思明:发挥代表“三共”作用  力助“城中村”转型

16.09.2014  14:10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厦门社会管理创新的蓝本,创新的途径就是扩大民主,需要全民参与。近年来,厦门市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十大行动中,立足“城中村”转型发展实际和人大工作职能,主动融入曾厝垵文创村试点建设,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三共”作用,助力共谋共推共建“美丽思明·文创引领新渔村”发展。

发挥代表集智共谋作用,促成发展文创渔村共识。  “城中村”转型改造提升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村民普遍关注如何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热门话题。2012年5月,思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滨海街道代表团成立一个课题调研组,组织人大代表对《曾厝垵文创村现状研究及发展探析》深入开展重点课题调研。经过认真调研,代表们认为,“城中村”转型发展是重大民生问题,曾厝垵文创村有一定基础,但文创村改造提升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与福建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思明区“十二五”规划社区建设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区政府、街道、社区共同下力解决,大力推进曾厝垵文创村改造提升,打造一个集聚闽南文化和南洋文化为一体的原生态文化小渔村。代表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曾厝垵文创村改造提升的目标和四个思路。2013年,思明区被厦门市委确定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区后,区委、区政府充分吸纳区人大滨海课题组提出的思路和建议,达成发展文创渔村共识,将曾厝垵社区作为唯一“城中村”纳入试点社区加以推进。随后,区人大常委会持续积极助力推动,2013年8月16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跃生组织市、区人大代召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学习征求意见会,代表们畅所欲言,提出了“要做好四个定位,突出地域特色”等四个方面23条建议;同年9月3日,组织滨海街道代表组20余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举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曾厝垵社区试点——“共同心愿·共同行动”意见建议征集活动;9月11日,又组织征求区人大离退休老领导意见建议等。通过一系列组织对不同对象的意见征集活动,有效集中社会各方智慧,“共谋”推进曾厝垵试点工作,收集到涉及规划设计、环境保护、教育卫生、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街道反映,扩大了曾厝垵文创村试点工作的群众基础。

发挥代表履职共推作用,力促转型发展文创渔村。“城中村”社区是社会的基础,也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最基础的细胞。许多代表认为应将调研成果通过代表议案或建议加以推动,转化为区政府新一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项目建设加快落实。2013年1月,在区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傅国富、陈毅东等6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议”,建议区政府将“城中村”改造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一个重要项目,积极加以推进。同年5月7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视察。代表们建议区政府与居民群众、社区、社会组织要一起“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改变以前大拆大建模式,尽量保存渔村原有风貌,通过实施“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五街十八巷改造提升项目,完善渔村公共配套设施;大力孵化社会自治组织,完善社区自我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包括志愿者服务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建立起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12月24日,常委会组织市人大思明代表团驻区代表及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题视察“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曾厝垵文创村试点工作情况,先后实地察看了曾厝垵“五街十八巷”、主题客栈、特色商铺、智慧旅游标识、“拥湖宫”戏台、渔村时光空间、文化青年活动场所、“渔桥”文化设施、安全监控视频终端系统、道路机械清洗演示、数字城管无线指挥中心演示等。视察组在肯定试点成绩的同时,提出了要把曾厝垵文创渔村特色做足做实做出品味,继续在探索“五共方法”,取得试点实效上下功夫,做到一切工作体现服务于民,让群众满意等建议。2014年3月28日,又专题听取区政府关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社区工作情况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强调要以问题导向和“雪中送炭”的思维,优选美丽厦门和幸福思明建设项目,把有限资金用在百姓最急需方面,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周边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提高群众满意度;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让共同缔造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激发群众自发参与的热情,提升居民主动投入“美丽社区·共同缔造”的参与率;要增加“美丽心灵”共同缔造项目,落实“以奖代补”具体项目实施方案,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完善社区自治组织,更好地建立激励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的长效机制。目前,曾厝垵文创村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城中村”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卫生整洁了,社会和谐包容了,文创氛围更浓了,生态渔村更吸引人了。村里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人员超过5000人,经营主题客栈300余家、特色商铺500余家。游客大幅增多,村民收入比2009年涨了十倍。如今,446户、1600多人的“城中村”蜕变成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的“中国最生态最文艺的小渔村”。为思明区全面铺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发挥代表示范共建作用,引领建设富美文创家园。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发挥代表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多次组织代表参加相关培训和讨论,切实提高代表对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听民声、知民情、集民智。特别是针对曾厝垵文创村这个市级试点单位的主官是区人大代表这一特点,常委会领导多次深入该试点“城中村”,指导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并带领群众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如社区成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建立社区“四民家园”联系选民,实现美丽社区  “共谋”聚民心。采用入户走访、重点约谈、问卷调查、代表会议,汇总村民意见建议;以“共同缔造工作坊”形式,邀请大学专家团队,聘请小渔村规划师,发动社会组织、商家、业主、游客等共同参与规划设计;以生态环境整治为抓手,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形成曾厝垵村环境改造整体方案。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成立公议会、文创协会、业主协会,文创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逻队等自治组织,实现美丽社区“共管”聚民智。在“卫生保洁、安全经营、文明旅游、和谐温馨”中实现共管。通过网格化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建立“同心公议厅”、“小区自治促进会”平台,实现美丽社区“共建”聚民力。市、区、街、社区四级联手“以奖代补”,实现财力共建。群众自愿“让地让利”,实现项目共建。整合各类资源,做好配合整治工作,实现人力共建。截止2014年6月,共投入2196万,改造“城中村”基础配套设施,翻建“五街十八巷”道路,改造雨污管网;优化旅游设施,开辟停车场,设置LED“五街十八巷”地图和智慧旅游标识;建设安全监控视频终端系统,安装509个监控探头;创建“拥湖宫”戏台、渔村时光空间、“渔桥”等文化交流设施,策划开展“曾厝垵文青节”和“微风乐集音乐广场公益音乐会”等活动。

在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发挥代表“三共”作用的推动下,在市、区、街、社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曾厝垵文创村“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社区工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打造出全市首个“五街十八巷”文创村,文青市集、渔村时光空间、志愿者便民服务平台,六个社会自治组织及自我管理机制“五大品牌项目”等,把曾厝垵“城中村”改造建设成平安和谐美丽温馨的“文艺范”小渔村,使之成为“城中村”发展转型的新模式。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