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谋发展 适应新常态 打造福建交通运输升级版

26.12.2014  12:35

湄洲湾港鸟瞰。

  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鼓点,2014年即将画上句号,2015年正向我们走来。在这盘点与展望之际,福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答卷可圈可点——交通投资保持高位增长,运输生产增效明显,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安全生产平稳有序……2014年,在交通运输部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福建交通运输工作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成就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为什么能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政策利好叠加。2014年,福建交通运输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政策环境之优前所未有。一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福建发展,福建省政府对交通大力支持,密集出台关于运输服务、交通现代化、港口、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5个政策文件,全面推动引导福建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对福建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港口工程、运输场站等给予倾斜支持。这些都为福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深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调研,指出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更是给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二是改革创新驱动。改革是点燃发展引擎的点火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福建交通运输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在破解筹融资难题、深化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关节上率先突破。南平顺邵等八个“十三五”高速公路提前启动并推向社会招商,吸引社会投资;福州、宁德港口整合完成,核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稳步推进;道路运输六项省级行政权限审批下放,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委托设区市实施。此外,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转变工作方式,深入市、县梳理对接项目,协调金融机构解决融资问题,变过去的基层跑政策、跑项目为省厅主动送政策、送项目,强化政策引领带动,极大地激发地方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的积极性。

  三是服务提升优化。交通运输承载着老百姓最基本的出行需求,如何提升服务,方便百姓安全便捷出行尤为重要。围绕加快发展“四个交通”,构建“两大体系”,一场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新实践,在八闽大地风生水起。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实施“海岛交通便民工程”,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及交通枢纽换乘衔接服务等一系列措施,福建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主动服务地方产业化发展、服务城镇化加速、服务公众便捷出行,促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百姓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盘点是为了总结,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历经改革创新和攻坚克难,福建交通运输实现了由经济社会的瓶颈制约向总体基本适应,局部适度超前的根本性转变。2015年,在新的更高起点上,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福建交通运输将抢抓机遇,把握时机,加快发展,实现新跨越,续写福建交通运输发展新篇章。(文/廖丽华)

  

   公路篇

2014,福建公路风景美好

  上杭大桥。

   创新体制 公路投资多元化

  2014年8月4日,福建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促进高速公路持续健康发展八条措施》,为福建高速公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福建高速公路紧抓机遇,举行招商会,重点推介8个建设项目,引入BOT、BOT+EPC、PPP等新模式,吸引社会投资高速公路建设。

  南平市顺昌至邵武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很快便尝到了甜头。继11月21日发布招标公告后,已有多家大型企业向其传递了强烈的合作意向。除此之外,福州长乐前塘至福清庄前项目、沙埕湾跨海通道工程项目、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项目等均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合作单位。

  为了推动普通国省干线建设,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自加压力,扩大省级融资规模,创新工作方式,以“一市一议”对接方式,将一系列给力政策送上门:扩大省补范围,将“二拓四”、“二改一”、国省道绕城路等项目增列入省补计划;设置奖励,鼓励多建设、早建成;对困难地区倾斜;设区市统筹奖励等,将省级奖励资金与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相挂钩。同时,与金融机构与各地市对接,实现早介入、早沟通、早准备,确保建设资金早日到位,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通过“一市一议”对接,共对接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284个,建设里程3160公里。有关人士表示,今后福建将继续加大普通公路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探索创新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共同助力普通公路发展。

   形式丰富 加快路网建设

  近日,南平市延顺高速A1标段的桥墩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标段长7.2公里,预计明年6月竣工通车。眼下,这般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八闽大地随处可见,各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百日竞赛”的动员下,紧抓当前施工黄金期,以保质保量的决心和干劲,完成今年投资任务和形象进度目标。截至11月底,全省高速公路在建项目已完成投资327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建设投资360亿元;渔平延伸线、南厦罗溪连接线、厦成厦门段、漳州南联络线、沈海复线泉州段等5个项目年内建成通车,届时,海西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将达4167公里。

  普通公路建设更是“战鼓声声”。福建通过实施干线公路攻坚工程,有序推进交通瓶颈路段和拥堵路段、国省道断头路、三级以下未达标路段的改造提升,全力加快未通三级标准的“镇镇有干线”公路建设。

  与此同时,福建强化建设项目综合督查推进,实行分片区督查、差别化督查、联合督查,落实普通干线公路项目审核审批省级专家服务组工作制度,加大指导与服务。现场观摩,典型示范,通过组织召开“美丽交通生态公路”现场推进会,推广国道205线福建段改造示范工程创建成果,推进国道316、319、324及省道202、203、306部分路段的创建,并加大集镇路段整治、叉路口整治,以及停车区、服务区设置,稳步提升整体路域环境。

  资料显示,截至11月底,福建普通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6亿元,预计至年底可完成335亿元。福建普通国省道累计在建1018公里,建成202公里;“镇镇有干线”累计在建873公里,建成303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77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362座;撤渡建桥6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5108公里,预计年底可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意见》,2014至2018年,福建将建设普通国省干线约3000公里,建成2500公里,完成普通国省道路面改造约17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约7000公里。新规划普通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例力争达到70%,贯通12条新规划国省道,基本消除普通国省道瓶颈、拥堵路段。(文/池舒婕)

  

   港航篇

福建港航发展之路

高强度开发 低速度扩张

东吴港区。

  港口建设从“遍地开花”到打造核心港区,港口腹地从省内延伸到中西部内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港口体制机制不断理顺,港口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作为港口大省,福建不断积极探索现代港口发展之路,着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眼下,福建港口正步入“高强度开发,低速度扩张”集约化发展时代。

   完善基础 畅通通道网络

  2014年11月20日,在福州港罗源湾可门作业区10号泊位,8万吨铁矿从“勇敢者”轮卸下。该泊位实现投产6年来年接卸量首破1000万吨大关,成为福州港首个年接卸量突破千万吨大关的大型散货泊位。

  作为福建省重点打造的“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的“一散”,目前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已建成投用5个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其中,10号泊位(卸船泊位)可靠泊20万吨级散货船,日最大接卸量8万吨。

  来自福建港航方面资料表明,截至今年11月,福建省沿海共有生产性泊位47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5个,可靠泊30万标箱集装箱船、30万吨油轮、30万吨散货船、14万吨邮轮及2万吨滚装船。沿海港湾航道930公里,其中万吨级以上航道516公里,10万吨级以上航道266公里,30万吨级以上航道74公里。福建港口方面有关人士表示,至2018年,福建省还将计划投资1800亿元,建成疏港铁路总数达到10条、疏港公路44条,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畅通通道网络。

   多式联运 拓展港口腹地

  近年来,福建省通过主动推介港口,“借闽出海”的通道效应持续扩大。目前,福建港口已经吸引了江西、湖南、广东等周边和中西部省份的货源,外省通过福建港口进出的货物量由2007年的218万吨增长到目前的2321万吨,年均增长率达41%,水水中转、海铁联运发展迅速,飞地港、陆地港建设从无到有。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省不断密切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海上丝绸路沿线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交流,并允许新加坡、印尼及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以独资、合资或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福建港口建设与管理。有关数据显示,目前,福建省港口开通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航线已达40条,货物吞吐量增长迅速。

  今年来,经过福建省港口进出的外省大宗货物完成2500万吨,比增31.9%。

   整合重组 培育龙头企业

  近两年,福建省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关于促进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港口群促进“三群”联运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发展十条措施》、《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2014-2018年)》等一系列港航发展政策,鼓励省内港航企业兼并重组,打造实力强大的公共码头运营商、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商、品牌航运企业,统筹带动区域内港口发展、航运发展。同时,鼓励同一港口作业区不同经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并提升经营规模,实现区域一体化;推动大型港航企业交叉持股,组成战略联盟,积极 “走出去”,参与全国资源整合与经营。

  今年11月19日,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福建海运集团总资产约50亿元,拥有各类船舶45艘139万吨,是福建省内注册的运力规模最大的海运企业,国内船舶运力规模居全国第九位。

  2014年厦门港集装箱码头、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码头、罗源湾北岸散货码头实现整合,湄洲湾北岸公用港口企业整合有序推进。“资产重组后,总运营资产超过100亿元,大大提升了企业实力。”厦门集装箱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成立后,通过规范码头费收行为、升级改造靠泊能力、延伸扩展物流服务平台等举措,大大提高了港口资源的运行效率。今年前三季度,福州港务集团共完成货物吞吐量673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45万标箱、营业收入11.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12%、10%,均刷新历史最好成绩。(文/廖丽华)

  

   运管篇

服务提升一小步 社会发展一大步

兄弟物流。

  2014年5月30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这天,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周田村的不少老人专门在村口放起了喜庆的鞭炮,因为今天,8路公交车第一次开进了这个村子。“去城里购物不用骑摩托车了。”“去城关卖冬瓜不用靠肩膀挑了。”村民们喜气洋洋地谈论着。

  交通运输一度掣肘着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形势、新需求,201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意见》和《关于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八条措施》,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随即密集出台了5个配套实施意见,着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问题。由此,一场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新实践,在八闽大地风生水起、全面展开。

   公交出行华丽转身

  “有了这个‘掌上公交',只要输入要去的地方,就会找出公交路线,相当方便。”初到福州的小何正在使用“掌上公交”软件查询行进路线。2011年,有民间机构发起了一场对于福州公交满意度的测评,群众给了福州公交“差评”。群众所急就是交通运输部门所急,福建省借此加快了构建公众出行服务体系的步伐,省委、省政府连年将公交发展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投入资金补助公交车辆更新、公交场站建设改造,成为全国首个省级补助公交事业的省份。2014年,1464辆新公交车、4633辆新出租车投入运营,23个新建公交场站、95条新增公交线路、160条优化公交线路提升了公共出行便捷度。

  乘着公交发展之风,福建大力推进“智慧公交”建设,如今,在福州,通过“掌上公交”软件,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公交车信息,通过网络便能定制上班公交路线;在厦门,一个电话便能随时随地召来出租车,载有WIFI的新能源公交车在道路上穿梭自如;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市民手持公交“一卡通”便可在三地市区畅行无阻;在福建全省,只要能上网就能对全省各地的车票“一览无余”……2014年,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对城市公交展开的满意度测评中,公众给出了“基本满意”的评价,福建公交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华丽转身。

   大联网让空载成为过去

  “不知道哪里有货,以前10吨的车常常只能拉五六吨的货,空载浪费。现在车都不够用了,我准备换台大的。”福州市个体车主老王欣喜地告诉记者。过去,分散经营和信息不畅严重拖累着物流业的发展;现在,福建省铆足力气提升物流服务,物流信息大联网让空载成为过去。眼下,19个“公路港”和“陆地港”的建设进一步便利了货物中转,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使运输效率得到飞跃提升,拥有百辆车以上货运企业总数达246家,盛辉、盛丰等一批物流龙头企业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福建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已由2010年的18.1%降到了17.3%,社会发展成本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运政改革好评不断

  “驾校报名费降了。”“考试更严了,证不好买了。”有人欢喜有人愁。2014年,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相继出台《福建省汽车租赁行政许可工作规范(试行)》、《福建省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车辆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系列措施,推动了驾培服务、防御性安全驾驶教育等多个民生运输项目健康发展,得到了福建省长苏树林的批示肯定:这项整治很有成效,要保持住。驾驶培训管理要严,保障安全;收费要低,减轻负担。

  “以后办证不用跑几百公里去福州了。”企业主们好评不断。2014年,福建省忍住阵痛,将一、二级客运站场等级复核、教练员证省内变更等审批审核项目下放给市级办理。

  “有了标准,清洁能源车更换有谱可靠了。”公交企业松了一口气,以往清洁能源车的更换没有统一标准,束手束脚,现在《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服务规范》给他们指明了方向,“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今的福建,各种出行设施和服务都在向规范化、人性化的方向迈进,一网购票、一卡通行、一站换乘,群众们感觉到出行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环保、越来越舒心。在服务地方产业化、服务城镇化加速和服务群众便捷出行,促进海西科学跨越发展的道路上,福建交通将一如既往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文/薛荣泰)

  

   执法篇

改革激活力 执法上水平

文明执法。

  “运价涨啦!”在漳州台商投资区,来自湖北的老忠一脸喜气,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起了账,以往一吨运价50元,跑一趟保本要拉上至少60吨,超了,被抓到血本无归。现在一吨55元,还可能再涨一点,“再也不用玩命超载了。

  过去,交通执法门类多,执法“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备受诟病。2010年,福建省抓住改革契机,对路政、运政等执法机构进行调整归并,开展交通综合执法改革。

  4年来,福建交通综合执法改革从零开始,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先行先试,本着“树形象、上水平、大作为”的清晰思路,执法清明,用法治代替了“罚治”,用服务替代了管理,相关做法获交通运输部肯定。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法制工作要点更是明确提出:“推广重庆、广东、福建等省市交通综合执法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

   服务春运保畅途

  “和以往不同了,春运回家的路上不仅仅只有交警在执法,还多了交通执法,形象统一,也更文明了。”在踏上回东北的列车前,孙立和记者分享。他是打的来火车北站的,“的士一到这里,就受到交通执法人员统一引导,也不会乱叫价了,咱们在车站也有靠山。”孙立乐呵呵地说。

  2014年3月,捧着“全省春运工作先进单位”的牌子,福建省交通综合执法总队总队长张治强和同事们笑开了花。在今年的春运中,福建省交通综合执法工作人员们放弃了休假,任劳任怨,在寒风中守岗执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7万人次,巡查道路67.43万公里、车(船)38.15万辆(艘),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违法行为4739起,在服务广大群众春运平安回家的功劳簿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治超给力净市场

  “春雷阵阵”、“雷霆万钧”,这不是在写小说,这是福建省在依法开展“春雷”专项执法和“雷霆”专项治超行动。治超工作向来是全国交通执法的重点和难点,越治越超成为一个难解的“怪圈”,“罚治”引发的深刻教训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欢迎治超,这样市场才能得到规范,车主和货主都能受益。但是我们很反感光罚钱。福建这边的治超工作我们还比较满意。”老忠告诉记者。近年来,福建省狠抓依法治超工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的《福建省道路运输条例》2014年正式实施,历时近2年,对《福建省交通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编印下发《福建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重点监管任务和政策法规依据》等6本书,为全省交通综合执法提供理论依据,并签署了《泛长三角地区交通执法运政案件协查合作协议书》,同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违法经营车辆相互抄告协查制度,初步探索建立区域联动治超。

  人员、经费和装备一直是困扰治超工作的难题。为做好治超工作,漳州市综合执法支队自筹400万元资金配置治超站卸载装备,解决了超限车辆卸载不到位的问题;福州市支队抽调执法力量到治超站一线,解决了执法人员不足问题;漳州台商投资区大队采取“违章车辆停车费由政府买单”的措施,解决了暂扣车辆保管费问题……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福建全省公路超限率被控制在了4%以下,其中高速公路更是控制在1%以内。(文/薛荣泰)

  (本版图片由福建记者站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