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制定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

03.12.2015  16:38

  创新提升旅游发展。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养生度假目的地,坚持“吃、住、行、游、购、娱”与养生并重,自然、文化与生态资源的挖掘整合利用并重,富民与强市并重,加快旅游业提档升级,促进旅游与一二三次产业融合,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5%、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以武夷山为龙头,以邵武、延平为重点,加快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实施旅游精品化工程,重点培育一批特色优势明显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培育一批特色主题旅游集聚区。实施旅游产品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文化旅游、生态养生旅游、医疗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等,大力发展乡村游。支持旅游优势企业上市,培育1家以上主营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推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到2018年、2020年,分别实现国定、省定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强化产业扶贫,引导各地加快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倾斜支持重点县、贫困村发展扶贫项目,建立土地流转、金融、科技服务、人才、营销、品牌等平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完善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基础先行,因地制宜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对接用好国家、省上相关政策,抓住对口帮扶契机,策划生成一批可对接、可落地的扶贫开发项目。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全社会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做到教育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水平,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城区中小学扩容提升,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组建多元主体的闽北职教联盟,对接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创新办学模式。支持武夷学院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完善涵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健全残疾学生助学政策,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稳定骨干老师政策。

  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基本保障到位,政府办医责任得到落实;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建立起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医疗联合体、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

  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完善覆盖全市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的工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壮大创业投资规模。统筹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医疗保险从制度覆盖向人员全覆盖,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增强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统筹共济功能。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弱势人群关怀帮扶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行以公租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群防群治体系。总结提升医患纠纷调处“南平解法”、“民生110”等做法,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构筑协调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统筹协调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着眼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加快以人为核心、具有南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共建美丽南平。

  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全面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延平区要围绕打造“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创业之城”,加快推进延平新城建设,拓展新城核心区、高铁站前片区、工业园区、新城港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形成新老城联动发展格局。建阳区要积极融入武夷新区,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统一协调的城市形态,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邵武要积极推进产城融合试点,增强作为闽赣边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武夷山要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城市,进一步提升度假区品位和城区建设管理水平。建瓯、浦城要做优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内涵品位。顺昌、光泽、松溪、政和要实施“大城关”战略,适时拓展拉开城市框架,提高县城承载力。持续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推动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互补协调发展。

  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围绕“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全面开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镇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环卫、绿化、环保和防灾减灾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整治、卫生保洁、“两违”整治等长效管理机制。着力建设绿色城市,将绿色生态作为城市魅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健全城市开发边界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所有县(市、区)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工程,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要求,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快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覆盖面,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村庄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实施百个美丽乡村示范、千里生态绿廊、万人保洁的“百千万”工程,重点推进中心村镇以及重要通道沿线、重要流域沿线、重要区域周边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村庄整治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中心村建设,把握好新村建设的风格风貌,坚持宜居宜业相结合,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型、旅游休闲型、传统村落型、自然生态型等各具特色的闽北美丽村庄。创新村庄建设和治理模式,建立村民共建共管长效机制。

  (七)加快武夷新区建设,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生态宜居的新兴中心城市,新兴产业基地支撑作用明显,区域重要交通枢纽基本建成,适时实施行政中心搬迁。

  全面加快建设步伐。把握通盘谋划和集中集聚、科学规划和缜密实施、加快推进和要素配套的关系,集中力量推进南林核心区建设,全面建成武夷新区快速通道、水资源配置、崇阳溪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加快轨道交通、森林生态博物院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学校、医院、科技文化体育场馆、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源、通信、防灾减灾、市民公园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形成生活居住、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教体卫、市政园林五大功能体系,使之具备行政中心搬迁条件。逐步推进将口组团、兴田组团休闲养生度假和文创基地建设。

  做强新区产业支撑。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全面推进武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定位和环保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大做强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旅游养生四大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研究出台有效政策措施,加快搭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按照“南城北旅”的产业带布局,加强武夷新区与建阳、武夷山产业发展的资源整合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