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发展新机遇 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晋安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晋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抢抓机遇、奋发作为,争当全市乡村振兴发展排头兵,为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把城乡融合作为“基本路径”
作为城乡结合型城区,晋安在推进城乡互补、融合发展上有独特优势。我区通过政策、市场、金融等手段,推动城区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向山区流动,形成良性循环。为提升山区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能力,组织144家城区党组织与62个山区党组织按需对接,清单化推进结对共建任务,形成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育、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的工作格局。为更好地联通城乡,缩短空间距离,近年投入8.6亿元,建好管好近400公里山区公路,构建“一环两纵两横”主干线,消除“瓶颈村”,打通“致富路”,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为使发展资金更多元,探索成立全市首家绿色金融投融资平台——晋安金投公司,引导社会资金向山区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等绿色产业集聚。为促进更多城区人才流向山区,精心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选聘“一懂两爱”工作者,并广发英雄帖,开展“晋安喊您当村长”活动,集聚名誉村长的资源和人脉。
今后,我区将加大以城带乡力度,推动产业形态共育、生态环境共治、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加快形成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把机制创新作为“关键一招”
乡村振兴要破局开新,关键在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求突破。我区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以实施寿山乡前洋村、九峰村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建设为契机,在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村级组织有效治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智慧乡村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机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示范样板。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为切入点,探索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一户一宅”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流转退出等办法,建立完善经合社机制,让村民会员入股,共谋共建共管,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构建政府扶持、国企先期投入,带动社会资本和企业共同参与的“1+X+N”(1为经合社,X为国企、N为社会资本)产业培育模式,多方联动打造农夫集市、特色民宿等乡村产业。
接下来,我区将扩大试点覆盖,扎实推进1个乡、11个村乡村振兴发展试点建设,持续深入探索机制创新,并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进地区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山区全域振兴。
把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
3.2万山区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既是受益者,也是评判者。我区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推出农民建房贷款、村民创业贷款等金融信贷产品,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供要素保障。通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一革命四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推进村庄“四旁”(路旁、水旁、宅旁、村旁)绿化,打造良好乡村风貌,寿山乡前洋村、宦溪镇鹅鼻村获评全国、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明年美丽乡村建设将实现全覆盖。通过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10家农村幸福院获评五星级,数量居全省第一。
接下来,我区将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攻坚年等为契机,加快补齐农村民生事业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