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正当其时

07.11.2014  10:46
  近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选择15个中心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提出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培育发展一批宜居宜业的中小城市。

  福建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应该更加注重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我省依山傍海、山多地少,90%的陆域是山地丘陵。这种先天条件,不利于大城市的发展或者说发展的成本太高。福建推进新型城镇化,在继续重视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建设的同时,更宜把眼光放在中小城市和城镇上。

  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我省明年底就可以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镇镇有干线”,到2018年快速铁路市县节点通达率将达到70%。网络及信号也将很快实现县城全覆盖。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持续加快,生产要素成本持续降低,一些相对分散的地域也初显资源集聚效应。特别是随着与大城市实现交通、通信等方面同城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和城镇自身的公共服务配套日益完善,承接大城市转移出来的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助推中小城市和城镇加快发展的动力正逐渐增强。传统的动力,一方面是来自中小城市和城镇自身的内在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外在推动和政策支持。此外,近年来新的动力出现并逐渐增强,比较引人关注的就是“逆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比如,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家乡就近的中小城市和城镇就业落户;相当数量农民工采取“折返式”进城的路子,他们在大城市积累一定资金和技术后,会选择进入门槛更低的中小城市和城镇就业和安居,等等。这些群体产生的动力,对加快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无疑起到了“助力器”作用。

  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中小城市和城镇具有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基本没有大城市主城区交通拥堵、房价高企、汽车限购等问题。多数中小城市和城镇开发强度相对较小,空间结构尚未成型,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仍然较小,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此外,中小城市和城镇准入门槛低,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和社会成本低,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社保、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相对不是太困难,很适合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迁徙。

  中小城市和城镇都是地域特色文化的载体,其丰富的建筑形态、空间标识、民俗风情等正逐渐成为形象生动的城市名片。以之为载体的旅游、商业等活动,也大大地增加了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张学成)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