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胎“双反”成致命稻草:山东德瑞宝轮胎提请重组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山东
如把国内的轮胎企业视作一副骨牌,在美国再次“双反”的多米诺效应下,依赖外贸出口的中资轮胎企业,已然出现第一张倒下的牌面。
昨日(2月12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山东广饶县政府独家获悉,2月7日,德瑞宝轮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瑞宝轮胎)向广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请求政府对企业进行重组。
“德瑞宝轮胎生产经营出现资金紧张问题。”广饶县政府人士向记者强调,企业并没有破产,目前正在寻找重组方。一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透露,成立于2009年的德瑞宝轮胎注册资本为2.1亿元,如今负债可能已达到47亿元。不过,该消息并未得到广饶官方确认。
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德瑞宝轮胎走到如今的地步,与轮胎及橡胶行业的不景气有关,但美国对华再次启动的“双反”,就好比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产能过剩等因素加剧,就行业而言,已经倒下的德瑞宝轮胎,可能只是多米诺效应中的第一个。
政府寻找企业参与重组
在企业宣传片中,欲做“驱动行业先锋、转动世界之轮”的德瑞宝轮胎,在羊年春节前停止了转动。
2月11日,山东省广饶县政府对外发布说明称,“2015年2月7日,德瑞宝轮胎公司向广饶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请求政府对企业进行重组”。此前,德瑞宝轮胎的办公区域被当地法院贴上封条,关于“德瑞宝公司于2015年2月9日宣布破产”的消息,开始在外流传。
昨日上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广饶县政府人士强调,“不是破产,目前政府已经介入,积极寻找企业参与重组。”
不过,在一位山东省轮胎业内人士看来,自2014年初起,德瑞宝轮胎的运转就出现了问题,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状况。
广饶县政府的说明中,对德瑞宝轮胎的资金状况亦不讳言,“最近,昊龙集团德瑞宝轮胎公司生产经营出现资金紧张问题”。对于德瑞宝轮胎的负债状况,该说明中并没有提及。一位熟知该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可能达到47亿元的规模。
对此,记者曾向广饶方面求证,但包括政府及昊龙集团在内的多位人士,均未对该债务数字(47亿)予以确认。
据媒体公开报道,德瑞宝轮胎2010年起,从青岛双星、赛象科技(002337,SZ)、软控股份和巨轮股份(002031,SZ)获得了高达8.94亿元的非关联担保额度。巨轮股份的一份担保公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德瑞宝轮胎资产负债率48.20%;而在2010年,赛象科技公布的一份和德瑞宝轮胎有关的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9月30日,德瑞宝轮胎资产负债率1.03%。
在上述熟知该企业的人士看来,德瑞宝轮胎2010年尚在建设期,资产负债率上升可以理解,但也反映出企业借债扩张的现实。
不过,卓创资讯轮胎主编纪海清认为,德瑞宝轮胎的现状与当前的行业产能过剩大环境有关,而美国的再次“双反”,则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行业敲响警钟
2014年6月3日,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申请下,美国对华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逾30亿美元。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裁结果显示,中国轮胎企业将被征收惩罚性关税,视制造商具体情况,征税税率为17.7%~81.3%不等。
随后美国商务部公布倾销及补贴合并有效初裁税率,在应诉企业初裁税率表中,德瑞宝轮胎母公司山东昊龙集团赫然在列。
作为昊龙集团旗下轮胎板块,德瑞宝轮胎成立于2009年12月,是集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研发、生产、销售和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轮胎企业,注册资本2.1亿元。一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09年,处在经济危机之下的轮胎行业忽然火爆,昊龙集团进入轮胎行业,亦想搭上行业顺风车。
不过,青岛橡胶谷集团人士表示,这几年,一些地方无序建轮胎厂,造成国内产能过剩。
对已提请重组的德瑞宝轮胎来说,记者获取的消息显示,因质量原因导致产品滞销,德瑞宝轮胎一直处于高库存状态中,进而导致财务状况非常不好。
与此同时,2013年,昊龙集团进入地产行业。一位熟知昊龙的当地人士称,接连投资失误后,昊龙多年来靠贷款维持,已无力为轮胎板块输血。有消息显示,在此之前,昊龙己多次申请破产,但未获准许。
广饶县政府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破产与重组不是一回事,现在这个事情(德瑞宝轮胎重组),政府也正在协调。
在中国轮胎行业,“德瑞宝”的名号并不响亮,但它的倒下却足以为众多轮胎企业敲响警钟。
广饶县政府方面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该县轮胎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是1007.2亿元,同比增长8.2%。在广饶县政府人士看来,2014年轮胎行业整体低迷,广饶县轮胎行业还取得了微弱增长,却难改大环境的整体颓势。
如今,面对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矛盾,依旧有新产能不断上马。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预测,2015年,轮胎领域内仅新增产能达1.2亿条,产能过剩率达10%~15%。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这一部分新产能,将是此次美国“双反”最大的受影响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