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关于拟推荐参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的公示
今年9月,按照中央文明办统一部署,省委文明办、省妇联联合启动了推荐评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工作。按照属地推荐、逐级上报的原则,各地推荐了12个拟参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名单附后)。省委文明办、省妇联将从中择优向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推荐参评全国文明家庭。现将12个拟参评候选家庭名单和主要事迹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10月9日至10月13日。
公示期内,如对所公示候选对象有意见,请以来电、来访、来信等形式向省委文明办反映。
公示电话:0591-87843945。
来访来电时间:公示期间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接待处室: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综合处
来信投递: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综合处(邮编:350003)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
2016年10月9日
附1:福建省拟推荐参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柯文沣家庭(福州市晋安区南平东路100号果岭生活小区)
2.游文晃家庭(厦门市湖里区后埔北里289号301室)
3.谷豫东家庭(漳州市芗城区大通北路55幢704号)
4.连美华家庭(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郭厝村下坑)
5.邱菊珍家庭(三明市梅列区徐碧一村55幢702室)
6.曾云英家庭(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岐厝196号)
7.袁云机家庭(南平市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12号)
8.兰华雄家庭(龙岩市新罗区保竹南路1号)
9.叶洪康家庭(宁德市蕉城区天福苑B栋406)
10.陈必巍家庭(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城乡中湖村深坞32号)
11.施增英家庭(福州市台江区五一路28号钱隆天下2幢1801)
12.朱邦月家庭(邵武市晒口街道北街33栋101)
附2:福建省拟推荐参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主要事迹
1.柯文沣家庭(福州市晋安区南平东路100号果岭生活小区)
主要事迹:
柯文沣、章荔明夫妻是新店镇新盛社区居民。该家庭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热心公益环保事业。工作、学习上,他们相互理解、支持、互勉共进;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注重言传身教。柯文沣为福建环保志愿者协会专家组成员,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优秀五星志愿者”称号。儿孙敬老爱亲,贤良温顺。
该家庭秉承莆田人勤俭的美德,生活简朴,用之有度。家庭成员环保意识强,积极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称赞。身患绝症的柯文沣长期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处理,成功试验家庭厨余的生态沤肥法并在小区推广。牵头成立了“乐耕社”,动员小区居民用家庭厨余沤肥种植花果蔬菜。实施“一米阳光 ?绿色家庭”计划,列入海峡两岸交流的志愿者公益项目,在“6.18”展会上受到境内外媒体的关注和延伸报道。现该项目已进入五四北片区的“国际公园”等3个小区实施,已有上千个家庭在自觉利用家庭厨余开展绿色种植。夫妻二人编纂DIY环保手工公益教程,深入学校、社区、图书馆开展常年性定期的公益绿生活和环保DIY手作课堂,向社区居民和孩子宣讲环保知识。组织编发“垃圾分类科普挂图”、环保宣传小册子并获得中科协、省妇联好评。2016年柯文沣获得中国民间三大公益奖项之一的“福特基金公益进步奖”。
柯文沣家庭先后荣获福州市环保文明家庭、福建五好文明家庭、福建最美家庭称号。
2.游文晃家庭(厦门市湖里区后埔北里289号301室)
主要事迹:
游文晃用心经营家庭,在他的熏陶影响下,妻贤子孝,妻子始终如一照顾年事已高的公婆,儿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夫妻间相互尊重,责任共担,全家平时勤俭节约,衣服穿了十多年都舍不得扔,坚持光盘用餐,响应绿色出行,至今还是骑单车和乘公交车出行。他言传身教,全家树立热心助人的良好家风,妻子用所攒的积蓄长期资助失学孩子陈弘,儿子用压岁钱资助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的厦门贫困生李杨。在妻子陈新洪、儿子游超凡的大力支持下,游文晃节衣缩食,把收入的90%都用于慈善,为了帮助孤儿贫困生和弱势群体,游文晃二十多年来共筹资360多万用于资助389位经济极度困难的孩子(其中孤儿169位、因家庭变故引发贫困的孩子220位)。在平日里,他还定期帮助37位残疾孤儿和47位五保户孤寡老人,其中就有因火灾被严重烧伤毁容的福建省第一例换脸手术女孩许剑梅。2015年以来又用仅有的积蓄救助了14位白血病患者。游文晃在工作中甘于奉献,从部队转业后扑救火灾51起,并负伤致残,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作出重大的奉献。
游文晃家庭荣获2016年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福建省最美家庭。游文晃个人荣获2011年“中国好人榜”好人、2013年福建省第三届道德模范、2014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福建省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
3.谷豫东家庭(漳州市芗城区大通北路55幢704号)
主要事迹:
谷豫东是“四有书记”谷文昌同志的小儿子。谷文昌同志在任东山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在141公里的海岸线上遍植木麻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他为人民艰苦奋斗了一辈子,也艰苦朴素了一辈子。一件从渔民手中买来的旧大衣,一穿就是2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调离东山时,谷文昌全部的家当只有两只皮箱,两只木箱,两罐萝卜干和几麻袋杂物;他的5个儿女在工作、生活上没有得到过任何“特殊照顾”,甚至政策允许的事,他也不“争取”,还带头把尚未成家孩子全部送到乡下接受锻炼……谷文昌同志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他和他的家人,在他离世后她的妻子史英萍省吃俭用,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却在七年多的时间里,从离休金中挤出2万多元资助了18位特困生。作为后人, 谷豫东时刻将父母的教诲铭记于心,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守好本分勤恳工作。他的妻子杨小云退休后接过了母亲的爱心接力棒,加入了芗城区关工委,将余热奉献给青少年教育事业。他的女儿谷宇凤大学毕业后就深扎农村,基层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而毫无怨言,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史英萍老人在世的时候,东山县每逢过年都会来探望她老人家。老人去世后,东山县委按照惯例,春节来家里慰问。谷豫东拒绝了,他说作为子女不应该再享受县委慰问的待遇,这样做才能符合父母的意愿。
2016年6月谷豫东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4.连美华家庭(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郭厝村下坑)
主要事迹:
连美华是泉港区峰尾镇郭厝村村民。1986年9月的一天,在煤矿工作的丈夫郭厚才在一次施工中身负重伤,被诊断为骨折5根,腰椎完全性骨折、终身瘫痪、生命垂危。为给丈夫治疗,目不识丁的她四处筹钱,带着丈夫和年仅三岁的小女儿,先后辗转6家医院。三年住院期间,她每天夜里都是趴在丈夫病床边打盹,按时给丈夫按摩、翻身,靠坚强毅力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用真情唤回丈夫生命的延续,但省吃俭用的她却因此患上了严重胃出血和营养不良症。回家治疗后,为了不让丈夫肌肉萎缩、生褥疮,她每天不停地为丈夫翻身、按摩,压尿、抠便,用感人肺腑的真爱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给丈夫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护理,创造了瘫痪病人31年无褥疮的奇迹。
为维持生计,她起早贪黑地耕作1.5亩土地,通过种菜、养猪、养鸡等增加收入。她以淳朴的家风教育孩子刻苦学习、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事业。如今一双儿女已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且乐于助人,对父母更是孝顺有加,一家人和睦相处,团结邻里。夫妻俩作为党员,每次村里召开党员生活会,她都会提早干完一天的事情,然后,提早半个小时,推着轮椅陪丈夫一起开会,风雨无阻。
连美华家庭曾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福建省十佳和谐家庭。其个人荣获首届福建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首届泉州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5.邱菊珍家庭(三明市梅列区徐碧一村55幢702室)
主要事迹:
邱菊珍是基层一线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曾经在社区工作17年,担任社区主任职务,2012年调入街道工作。十几年来,她坚持以社区为家,用真情和实干赢得了社区广大群众的充分信任和一致好评。
邱菊珍丈夫长期在外工作,家里家外基本上全由她一个人承担。身为一家之主,她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做到“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心、少一份争执”;作为媳妇和女儿她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作为妻子,她爱护丈夫,与丈夫相互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作为母亲,她以身作则,在抓好女儿和侄女成绩的同时还注重抓好她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目前两个孩子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矛。
邱菊珍一家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项献爱心活动。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尽力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多年与3名困难对象结对帮扶。利用大量业余时间长期坚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成为三明市一名优秀的志愿者。现担任梅列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联谊会会长,工作积极负责,为志愿者做表率、做榜样,带领联谊会全体成员,认真完成每一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邱菊珍家庭荣获福建省第十届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邱菊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福建省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创先争优优秀共党产党员、福建省优秀巾帼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6.曾云英家庭(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岐厝196号)
主要事迹:
43岁的曾云英,工作和生活的磨砺带给她的是乐观、坚强与果敢。她勇敢地将工作生活双肩扛起,扛出了精彩,扛出了动人篇章。
在家中,她是顶梁柱,15年来,精心照顾烧伤致重度残疾瘫痪在床的丈夫,扶养年老多病的公婆,抚育年幼的儿女成长成才,他们家获评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家庭、福建省十佳最美家庭。
在工作中,她更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是“一肩挑”的村主干,村两委的一把手。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她在农村基层第一线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勤政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
作为“一肩挑”的村主干,在带领村干部开展工作时,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不断提高村干部驾驭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积极并顺利地引导农民逐步走上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道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平时坚持自己先做到勤政廉政,来促进支部的廉政建设,抓好党员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言传身教,在村级工作中,既坚持民主性,又强调集中统一。民主集中制造就了党支部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统一、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确保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令畅通。由于工作突出,岐厝村党支部先后被区、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也被市政府授予“先进拆迁单位。”
曾云英先后荣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三八红旗手”、“莆田市劳动模范”、莆田市首届道德模范、莆田市“优秀妇代会主任”、建市30周年巾帼百星“巾帼村官之星”等荣誉称号。
7.袁云机家庭(南平市政和县石屯镇石圳村12号)
主要事迹:
2013年,袁云机带头成立“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和村规民约,拿出4万元作为卫生保洁资金先试先行开展美丽家园建设,走出了一条“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妇女主导、全村参与”的建设新路子,其经验做法被省市领导评价为“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该村也被福建省妇联列为“巾帼美丽家园”创建示范点。
作为女儿,她关心和孝顺家人,全家幸福和美。作为妇女主任,乐于助人是村里公认的道德模范。组织开展“留守妇女老人儿童”关爱活动,成立老人休闲活动中心、石圳老人协会和儿童义务卫生宣传队,动员妇女姐妹积极参与和谐家庭和村组创建。先后举办民俗和妇女文化娱乐活动20余场次,宣传建设成果,倡导文明新风,激发大家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形成了共建文明和谐乡村的浓厚氛围。
袁云机顶住压力,全力化解建设中的各种困难问题,先后带头拆除违章建筑37座,带领村民开展义务劳动5000多人次。为确保项目建设又好又快推进,自已掏钱先行支付机械和车辆等费用,最多时垫资达40余万元。袁云机先后出资100多万元兴办农家乐和休闲观光农业园130多亩,年吸引旅客达10多万人。她引进专业旅游公司,采取“公司十农户十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吸引4家知名茶企入驻,新增农家乐、特色商铺、民宿19家,一批朱子书院、客服中心、白茶博物馆、农民文化公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在她的带领下,石圳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增长翻番目标,真正做到共同致富。
袁云机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最美家庭”、福建省道德模范、福建省敬业奉献模范和“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8.兰华雄家庭(龙岩市新罗区保竹南路1号)
主要事迹:
兰华雄、徐淑英夫妻俩都是全国劳动模范,是福建省唯一的双全国模范家庭。结婚33年来,夫妻恩爱、爱国敬业、共同担责、业绩卓著,守法遵德,勤俭节约,家庭和睦,是红色闽西人人皆知的模范家庭。这对夫妻都出生农村,有着相同的志向,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他们同时选择了杂交水稻育种这种艰苦工作岗位。夫妇二人彼此照应、相互支持、默契配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近15年来,他们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8项;选育出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个、杂交水稻新品种16个,发表学术论文26篇,取得植物新品种权7项;示范推广自主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780万亩,新增农业纯利32.01亿元。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地市级科学技术奖16项。社交上作风正派、助人为乐:夫妇俩为人忠厚、作风正派、善于协作、助人为乐、为人忠厚、办事干脆利索。得到同行专家和同事的认同、赞扬。融洽人际关系,赢得了公众权威专家的帮助和提携。家训上家风淳朴、教子有方:夫妻注重晚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方法上言传身教,引导晚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导晚辈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克已奉公、绿色环保生活、勤俭节约。在他(她)们夫妻的影响下,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学习、相互帮助,情意浓厚。
兰华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徐淑英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o八”红旗手、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2015年兰华雄家庭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家庭。
9.叶洪康家庭(宁德市蕉城区天福苑B栋406)
主要事迹:
叶洪康,现为宁德一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妻子郭正秀也是该校教师,女儿叶心霞现为法国欧莱雅公司工程师。这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30多年来,叶洪康夫妇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奋斗。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与优秀的品德教育,也引导女儿以德为先,热心公益,资助贫困,促使女儿学业优异,考取清华、留学法国。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叶洪康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品德教育以及教授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他将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般悉心培养,每当学生遇到课业难题,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无偿为他们辅导;当有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一定会伸出援手给予其经济上的帮助,有时是几百,有时甚至是上千元。有一回,一位叫刘宁的学生家中因支付患病的父亲的医药费而十分艰难,叶洪康听说后二话不说就拿出了500元钱资助这位学生,这些小小的关心和付出都是叶洪康在身体力行地表达着为人师表的神圣意义。在家庭教育方面,叶洪康夫妇始终秉承立德才能立人与树人的原则,发挥父母的示范教育作用,在学习和工作中,夫妻俩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齐头并进,各自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教导女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女儿全靠自学,在高二就完成了大学生物的大部分课程,在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进入清华大学深造。大学期间,女儿成为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志愿者,获优秀志愿者;参加院系大学生辩论赛获团体第一,个人获最佳辩手;到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大棚小学支教,主动资助当地的贫困生。
叶洪康家庭于2016年获评“福建省最美家庭”称号。叶洪康个人2007年获 “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9年获“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称号,2010年被授予“福建省特级教师”称号。
10.陈必巍家庭(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城乡中湖村深坞32号)
主要事迹:
陈必巍和周娇娇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一对警察夫妻,也是全国首个“夫妻警务在线”微博的开创者。结婚7年多来,他们相濡以沫、敬业奉献、热心公益……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警察夫妻的传奇佳话。
2007年和2008年,两人先后参加公安工作,一个在基层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一个在政治部负责文字宣传工作。对于警察夫妻而言,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够一起值班下乡、帮扶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2015年8月,陈必巍被抽调到平潭岚城乡上洋村挂村锻炼,周娇娇经常陪着他走村入户,关爱困难家庭和空巢老人。逢年过节,他们还会为敬老院、福利院等特殊机构送去慰问品,并教会留守儿童操作电脑。挂村一年来,他们已结队帮扶10余户困难家庭,关心关爱老人小孩50余个。
2012年12月,陈必巍和周娇娇在新浪上开通了“巍哥娇姐夫妻警务在线”微博,在线为网友答疑解难,警察夫妻的身影首次出现在微博中,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短短两个月粉丝就过万。2013年3月,夫妻俩通过微博为台湾曾女士寻亲,在网上网下掀起了一阵寻亲潮流。微博开通以来,累计发布贴子1200余条,回复网友咨询500余次,为群众做好事100余件。
2009年,原本是大学同学的他们在平潭这座小岛上相知相恋,并克服了两地分居的种种困难,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还拥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龙龙。对于上有二老,下有一小的家庭来说,周娇娇是村里公认的贤惠妻子和称职儿媳。陈必巍在连江工作的那几年,周娇娇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公婆和家庭的责任。虽然有地域差异,家庭成员之间却能包容尊重,彼此扶助,不离不弃。邻里之间也因为周娇娇的用心经营变得更加友善和睦。
2016年5月,陈必巍、周娇娇家庭被评为“第十届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2016年5月,周娇娇同志被评为“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11.施增英家庭(福州市台江区五一路28号钱隆天下2幢1801)
主要事迹:
施增英是已故著名肿瘤专家潘明继的夫人。从1958开始,她和丈夫潘明继每年春节都回老家南安市乐峰镇湖内村为乡亲们义诊。后来学医的近30名潘家后辈陆续加入义诊行列。2012年潘明继去世后,潘家子孙仍延续其夫妇开创的义诊传统,至今59年来从未间断。
去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6集“潘家医生义诊”的故事,并在正月初五的新闻联播头条隆重推出,使得“潘家义诊”在全国一夜扬名,并引爆了“家风”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妇联主席吴洪芹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专门介绍了福建“潘家义诊”的感人故事。她说,潘家义诊的家风就是现代最美家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们当前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具体的践行。
“成功来自拼搏,幸福源于同心”是潘明继、施增英家庭和谐成功的真实写照。他们夫妇俩都是医务工作者,给自己的子女取了中药名,儿子叫远志,女儿叫云苓,希望子女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医学,走中西医结合造福人类的道路。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如今儿子潘远志已是医学博士,从事父亲发明的中西医结合治癌新药“志苓胶囊”的推广工作;女儿潘云苓现为福州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医师,延续了父亲的医术医风医德,受到患者们的交口称赞。而远志和云苓也都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四代同堂的施增英家庭更是倍感幸福和快乐!
潘明继、施增英家庭十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并制定了“明英家训”(从潘明继和施增英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待人以诚,处世以德;作业以精,求索以勤;奉献为本,服务为尚;礼仪为尊,和谐为贵”。施增英认为,这是他们夫妻俩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潘明继、施增英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工作和奉献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潘家义诊”的传统得以代代相传,在社会上传为佳话。
施增英家庭2016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15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1994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美好家庭。家庭成员应邀赴京出席了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观礼。
12.朱邦月家庭(邵武市晒口街道北街33栋101)
主要事迹:
78岁的朱邦月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退休工人。40多年前,他受工友临终嘱托,照顾其身带残疾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和两岁的儿子,一个汇集世间太多苦难的家庭组成了。朱家四口人都是残疾,1986年5月,他一条腿因骨折截肢病退,妻子和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1991年开始,母子三人的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早上,朱邦月起床用半个小时给自己装假肢、搞卫生、洗米做早饭,再帮妻子和两个儿子穿衣服。给她们三人穿衣服是最费劲的事,他的双臂要穿过妻儿的腋下,腰间发力,才能把他们抱起来穿好衣服,因此,即便是寒冷的冬日,每天都要折腾一身汗。接着,端水、洗脸刷牙、喂早饭。接下来。他还要搬来一张特制的中间镂空的木椅,将卫生便桶放置其中,让妻子和儿子坐在架子上方便。服侍完妻儿后,他用不超过一小时的时间上街买菜。中午,朱邦月用自制的轮椅将妻子和大儿子推到厨房去吃午饭,吃饭经常要一口一口地喂他们。傍晚,服侍妻儿吃晚饭。然后逐个将妻儿弄到杂物间去洗澡,虽然是几天洗一次,但就是在夏天洗一个人也要耗费半小时以上。到晚上,要帮母子三人脱去外衣,抱起他们放到床上,盖好被子掖好被角……为了避免一种固定睡姿造成他们身体的麻木和痛苦,朱邦月每晚都要起床数次给他们逐个翻身。
四十年如一日,朱邦月用爱心和勤劳的双手撑起一个温暖的家,让3个本来被医学专家认为活不过四十岁的残疾人,在爱的沐浴中幸福地生活着。受其影响,2013年因病去世的小儿子朱少华在去世前曾主动要求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2014年,朱邦月一家三口向省红十字会申请器官遗体捐献志愿,在有关部门帮助下,也已经填写了有关材料。2016年大儿子顾忠华逝世。两个儿子相继离世,朱邦月仍在不离不弃的守护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
朱邦月家庭2010年获第七届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4年获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其个人2009年获“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