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参考消息张诚:我眼中的真实日本

04.11.2015  11:25

  2011年10月,我到日本东京做记者。在那里采访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让我对日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怎样做好一个记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过,今天的故事,我想先从我的名字说起。2013年10月27日,我到日本佐贺县多久市采访那里举行的纪念孔子的祭孔大典。担任祭孔献祭官的多久市市长横尾俊彦在接受我采访之前,拿着我的名片打量了半天,说,“你名字中的‘誠’字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字。这个字左边是‘言’,右边是‘成’,意思是言出必行,言而有信。说道信,日语中还有个储蓄的“”字,是挣钱的意思。这个字左边是‘信’,右边是‘者’,意思是诚信者才能挣钱。我们日本人就是靠诚、信这两个字经商获得了成功。中国人创造了汉字,很了不起”。

  他的这番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原本以为,采访一位市长会很枯燥,但因为汉字文化这个共同的基础,我们交流得很顺畅,我也写出了不错的稿件。尽管我知道,可能《说文解字》词典里对我名字的解释与他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对相同汉字的认识,却使我们之间有了亲近感。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日本到处都能看到汉字,觉得很亲切。于是,有些人产生错觉,认为中日同文同种,很容易相互理解。然而,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我发现,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在日本期间,我遇到的最大新闻便是日本民主党政府“购岛”事件。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购买”钓鱼岛,到野田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我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新闻分析,写了很多稿件,有两篇还获得了社级好稿。

  但是,关于购岛事件,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石原是一个政治狂人,在日本政界并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和民意基础,但他却在2个月这么短时间里募集到14.7亿日元捐款。那么日本的民意对极右翼到底是什么态度呢?日本民主党政府标榜民主进步、对中国友好,但最后却以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方式处理事件,很多日本前外交官员对此表示不理解,日本政界对此至今也是褒贬不一。

  关于这件事,我与日本资深记者进行过深入交流。在日本从事报道的经验告诉我,日本各种政治决策的出台往往被层层迷雾所包围。而拨云见雾,找到表象背后的真相,也就成了我们在东京做记者的职责所在。

  我们身边有很多亲朋好友到日本旅游,回来都说日本干净,整洁,产品好,日本人彬彬有礼。我在日本工作时也听到了这么一种声音,“只要中国人到日本旅游,就会觉得日本好”,甚至有人说“中国政府再怎么抹黑日本也没有用”。 每当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我就在想,到日本旅游一次就能够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日本了吗?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也可能是片面的。

  2012年日本3·11地震一周年的时候,我前往宫城县女川町,采访佐藤水产公司专务佐藤充的家人。佐藤充在地震中救过15位中国女研修生,自己却被海浪冲走。他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然而,来到英雄的家乡,眼前的景象令我感到心酸。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年,那里的道路依旧没有完全恢复。被海啸洗礼过的城镇仍旧断瓦残垣,有些残破的楼房半倾斜地矗立在原地,一片荒凉景象。即便到了2013年地震两周年时,福岛核电站爆炸所产生的核污染清理工作依旧进展缓慢,原因是各地方政府之间互相推诿,互相扯皮,都不愿意接收被核污染过的土壤。我看了最新统计,截至今年3月11日,也就是在大地震四周年的时候,日本地震灾区仍然有23万人过着避难生活。这种事情在我们中国,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我们中国人面对大灾大难,发扬的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就是最好的例证。

  每次去日本靖国神社采访,我总能感受到那里的异样氛围。那里是日本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右翼团体的盘踞地,常年停靠着很多右翼宣传车。每次去那里,我都不禁发问,当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彬彬有礼的日本人走向了疯狂的战争?

  我想,探究和挖掘现象背后的真实,这就是我们记者应该做的事情。因为我知道,追求真理,追求真实,永远是一个记者的职责所在。而做好本职工作,爱国、爱岗、敬业,也就是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人简历:

  张诚,2007年进入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日文室工作。2011年-2013年担任新华社驻日记者。曾参与过3·11日本大地震周年报道、日本钓鱼岛事件系列报道及法制中国、舌尖上的浪费等系列调研报道。工作期间有4篇(组)稿件获社级好稿,15篇调研稿件获中央领导批示。

  2012年12月13日香港两名保钓人士前往靖国神社抗议。日本警察告诉他:“今天来靖国神社的人身份复杂,跟我们走是最安全的。

  佐贺县多久圣庙的祭孔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