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级纳税服务将有统一标准 3000多万户受益

30.08.2014  15:37

减少税务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由裁量权,整个办理过程更公开透明

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办税环节、办税次数、办税时间等将平均减少三成以上

服务规范实施后,可当场办结的即办事项数量,将增加到50%以上

8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全国税务机关视频会议,推出《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并自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这意味着,今后全国近4000个县级税务机关办税业务流程将执行统一标准,超过3000万户的纳税人有望享受到同样的基本纳税服务。

规范包括9大类72项1120条,基本涵盖了纳税人经营运行中的涉税事项

此次出台的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立足税务部门对纳税人提供的前台服务,以纳税人申请办理的服务事项为主,适当兼顾税务部门依职权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事项。”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负责人介绍,服务规范共分为9大类72项1120条,内容包括税务登记、税务认定、发票办理、申报纳税、优惠办理、证明办理等,基本涵盖了纳税人经营运行中的涉税事项。

比如,企业、个体户以及自然人的“税务登记”,如何设立、变更、注销;遗失补办、跨区迁移,纳税人需要报送什么材料,税务机关要经过哪些流程,多长时间办结等,服务规范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出口退税、税收优惠企业资格如何认定,纳税人减免税如何办理,关系到国家税收政策能否落地、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企业的切身利益和经济发展大局。服务规范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梳理,从管理制度到操作流程作出统一要求。哪些税收优惠事项需要审批,哪些是事前备案或事后备案,审批需要什么手续,都列举得清清楚楚。

这样一个服务规范,可以说既是税务人员的操作手册,又是纳税人的办税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教授认为,服务标准如果不统一,一个地方一个样,在具体执行中就可能不按程序走,出现“刁难”纳税人或者对关系户“放水”的情况,容易导致权力“寻租”。而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化服务流程,不但使税务人员办税有规可循,减少实际操作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而且整个办理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也有利于社会公众进行监督,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全国近4000个县级税务机关,服务标准统一将使3000多万户纳税人受益

县级税务机关处在税收一线,与纳税人直接打交道最多。抓好县级税务机关,着力打通服务纳税人的‘最后一公里’是提升全国税收服务水平的关键。”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打造统一的纳税服务规范,全国纳税服务将结束“战国时代”,加快向税收现代化迈进。

王军介绍,在全国税务系统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中,纳税人意见最强烈和最集中的,就是纳税服务工作不规范的问题,包括服务标准不一、办税程序繁琐、办税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从全国层面来看,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服务制度、运行机制,加上各地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纳税人在不同地区办理同一项涉税业务,需要的时间、可以选择的方式、能够享受的服务却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