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岭下乡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经
宁德网消息(张川闽 王国萍) 屏南县岭下乡开源村平均海拔964米,长期以来,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板栗、高山蔬菜维持生计,直至2013年,全村的人均年收入尚不足3000元。近两年来,这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开始蝶变,去年人均年收入达6125元。说起变化,村民们都夸赞省里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省检察院干部洪山。
2014年4月,洪山下派到开源村。一到开源村,他就马不停蹄挨家挨户走访,并拟定出“5+6”精准扶贫模式。“5”即省检察院、宁德市直机关、本村党支部、村合作社、村企业牵头对接精准扶贫户;“+”即精确执行一户一策,实行产业、就业、学业扶贫;“6”即解决项目资金、土地经营权流转、就业、社会保障、子女上学、致富信心6个方面问题。
通过调查、票决、公示等程序,开源村确定精准扶贫户18户64人,低保户20户61人,五保户9户9人。洪山决定通过扶贫资金拉动、技能培训,使贫困户的脱贫能力强起来。同时,引导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的观念。
针对有能力但缺乏生产项目的贫困户,通过优惠措施帮助其发展生产。根据市场行情和当地自然条件,洪山筛选蓝莓、徐香绿心猕猴桃、辣椒春秀6号、西红柿804号等8个果蔬新品种,羊肚菌、黑嘴白鸭等种植养殖项目,引导龙头农企与贫困户进行试种养,并给予相应补助。其中辣椒春秀6号、西红柿804号效益良好,作为全村的主推品种。
针对有能力但缺乏资金的贫困户,通过企业对接,使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采取“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引导村民参与高优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户们可以专心在自家门口的田地种养,在生产技术上有人指导,不用担心农产品没有销路,又盘活了自己的土地资产(土地经营权流转转换为入股资金),年终还能再从公司利润中分红。如今,全村共有200多名农民参与高山、大全、田觅、御皇等当地农业龙头公司生产,户均年增收上万元。
信心贵比黄金。60岁的村民张久球,8年4次大手术,干不了重体力活,其大儿子早逝,二儿子智障,家庭贫困程度超乎想象。他说:“今年初,洪书记安排5000元扶贫款,让我养鹅。头一回养鹅,是有点担心,天天小心伺候着。在大伙指导下,现在养了几个月,慢慢有信心了。”
洪山说,驻村帮扶,做到真心、真情、真干,不愁干群不同心。同时,要把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村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来。
驻村伊始,洪山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将总长1.2公里、3.5米宽的开源村道拓宽至6.5米,以便打造农家乐和观光创意农业。但经测算,需拆除沿途厕所、猪圈、杂物间等乱搭盖建筑2万多平方米。猪圈拆了,猪关哪儿?硬化4.5米宽的路面也够用,何必拆那么多房?不少村民提出质疑。
为了使征迁工作平稳、有序推进,2014年6月至10月,洪山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上百场,到征迁户家里走访,讲好处、听建议,并予以合理补偿。
村支书陈剑国用自家部分宅基地置换个别村民的拆迁地。“原来的进村道路修于上世纪80年代,又窄又弯,路面破损,只能容一辆小车勉强通行。蔬菜收购旺季,货车都得远远地停在村外,十分不便。”陈剑国说,洪书记千方百计争取来项目资金,改厕拓路做好事,他不带头支持,怎么也说不过去。村主干做表率,许多群众心服气顺,主动配合拆迁。
两年来,洪山带领村干部先后多次到各级农办、国土、交通、住建、旅游等部门,跑项目说情况,争取1000多万元帮扶资金,投入农民文化公园、村立面、巷道等改拓建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5年,开源村相继获得“福建省美丽乡村”“福建省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宁德市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由于扶贫业绩突出,洪山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