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餐饮企业抱团走出“寒冬”
餐饮企业统一采购
近日,厦门众乐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众乐联”)统一采购的一批大米和食用油,分到了厦门12家餐饮企业手上。这是众乐联统一采购的第一批大米和食用油,主要用于12家餐饮企业员工的一日三餐。
于2016年11月成立的众乐联,是厦门餐饮企业抱团取暖的一次尝试。
据悉,众乐联公司采用众筹模式,由佳丽、舒友、荣誉、亚珠、味友、雅子等12家厦门大型餐饮企业共同发起。按照规划,众乐联在发展初期,负责统一采购成员企业的员工大米、食用油和调味品。
对于任何一家大型餐饮企业来说,员工的米和油都用量巨大。众乐联改变了过去每家餐饮企业各自为政的采购模式,总量似乎没变,但每批次采购规模大大增加了。
“买1吨跟买10吨的议价能力是不一样的。”厦门餐饮行业协会会长贺迎芳说,通过规模采购,可以降低餐饮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议价空间、物流配送和仓储成本等。
从已经统一采购的大米和食用油来看,采购成本大概下降了5%。
据悉,员工用米和用油是首批纳入众乐联统一采购的食材,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食材和耗材将纳入统一采购。有了大米和食用油作为参考样本,采购其他商品将更加轻车熟路。
高端餐饮走出“寒冬”
在厦门餐饮企业抱团取暖的背后,是国内高端 餐饮业 从2013年初开始遭遇的漫长“寒冬”。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3年1至5月, 北京 餐饮业实现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低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个百分点;上海餐饮行业收入增幅多年来首次跌到个位数,年均增幅不足8%; 湖南 省75%的餐企处在盈亏边缘,三成生存困难,濒临倒闭;厦门地区不少餐饮企业的利润率只有3年前的三分之一,仅有30%的企业有经营利润。进入2014年,由于多地出现H7N9禽流感、食品安全事件等原因,餐饮行业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报告分析认为,当前,餐饮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房租、人工、原材料、水电成本高,食品安全、消费投诉、媒体曝光风险高,利润水平却持续走低。在这样的危局中,厦门众多高端餐饮企业不得不调整战略,主动求变。
对高端餐饮企业来说,转型就是调整自身定位,素来高高在上的酒楼要放低身段,面向大众消费市场敞开怀抱。
厦门佳丽餐饮集团的转型就是这一过程的缩影。最近两年,佳丽集团新辟“贺家小厨”品牌,该品牌走针对家庭和朋友聚餐的实惠路线;与此同时,扩大创新业务“外烩”的份额,“外烩”即提供厨房承包、承办宴席的上门服务,甚至可以承接数万人同时用餐的盒饭生意。在大酒楼生意陷入低迷时,这些“东边不亮西边亮”的举措,保证了整个集团层面的业务得以平稳“过冬”。
发力打造共同品牌
单个企业的调整,只是为自身赢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要谋求全方位的复苏,则必须要整合多方面的力量。
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众乐联得以成立。员工用米、用油采购初战告捷后,众乐联下一阶段的战略,就是着力营销自身品牌。
该战略准备分三步走。第一步,众乐联的每家成员餐饮企业都有招牌菜,众乐联准备把这些招牌菜统一到自身品牌旗下,委托第三方加工成半成品并接受电商订单对外配送;第二步,在现有各家餐饮企业的大堂设立展示柜,顾客在一家门店就可以现点其他成员企业的招牌菜,也可以带回家自己加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第三步,在众乐联渠道搭售米、油、调味品等商品,展示柜变成“店中店”——毕竟,顾客也有居家烹饪消费需求,购买酒楼使用的商品,不仅安全有保证,在规模采购的优势下,价格还可能比超市卖得更便宜。
这些举措不仅是对顾客流量的二次变现,也是餐饮企业延伸产业链的自救方式。记者了解到,首批将有80家众乐联店中店在不同的成员餐饮企业连锁门店里同时开业,首批“众乐联”产品也将同步上架。
进入2015年后,厦门餐饮业终于迎来久违的暖意。来自厦门市统计局的信息显示,厦门餐饮业2015年当年实现营业额113.59亿元,同比增长7.6%;2016年,厦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32.86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限额以上餐饮实现营业额40.83亿元,占餐饮业营业额的30.7%,同比增长2.4%,在营业额排前50位的企业中,有29家营业额实现增长,业绩温和回升。
“传统餐饮产业的转型升级举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轮复苏性的增长,厦门市商务局的一位人士做出了这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