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财政总收入首破千亿 “三公”经费降近5成

07.01.2016  09:33

  2015年,厦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省厦门市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提质增效。

  去年,我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站上千亿新台阶,达1001.7亿元,增长10.2%。其中,地方级收入606.1亿元,增长11.5%。记者从财政部门获悉,去年我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各项指标良好,软件动漫、旅游会展、光电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财政收入增长起到骨干支撑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的同时,民生和“三公”经费也实现“一升一降”。

    固定资产投资

   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我市扩大有效投资,力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在部分新开工大项目的拉动下,去年1-11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4.5亿元,增长22.2%。

  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成为我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支撑美丽厦门转型升级、做强做大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重要抓手。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去年1-11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18亿元,增长21.2%。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步伐加快,在厦航飞机购置、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拉动下,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24亿元,增长40.6%,超过全市投资增幅18.4个百分点。

  同时,重大项目的建设也进入快车道,去年1-11月,我市139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0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7%,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目标17个百分点。42个市重大项目如期推进,16个项目开工建设,10个项目去年年底前开工。

    利用外资延续

   良好发展趋势

  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外贸增速保持回升态势,利用外资延续良好的发展趋势,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据统计,去年1-11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6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2%。其中出口491.3亿美元、进口271.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达49.4%,比上年度提高2.4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7、4.4和13.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1.5和9.2个百分点。

  我市合同利用外资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均居全省各市首位。去年1-11月,我市新设外资企业612家,比上年同期增长61%,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1.3亿美元的178.4%;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9.1亿美元,同比增长0.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9亿美元的91.3%,按序时进度完成计划目标。

   自贸改革创新项目

   深入实施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正在成为厦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引擎。记者从厦门片区管委会了解到,揭牌至今,厦门片区形成52项具有厦门特色的制度创新举措,占全省半壁江山,其中18项属全国首创,“一照一码”在全国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商务部评定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厦门片区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对接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在体制机制创新和新兴业态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挂牌至2015年底,厦门片区累计新增企业超7500家,占全省三个片区新增企业数近六成,注册资本超1100亿元,平均月增幅25%。改革的步伐也带动着产业升级发展,据初步统计,2015年厦门片区服务业营收增长28.5%,工业总产值增长11.7%,进出口总额增长4.66%,主要经济指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增速,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黑马”。

   多规合一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2015年是厦门市推动“多规合一”工作全面铺开的关键一年,作为国家四部委确立的“多规合一”试点城市,我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丰富完善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更在此基础上,率先全国构建起统一的业务协同平台,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多规合一”正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基础,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成为我市正持续深化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点睛之笔。

  去年,共有931个项目按新的审批流程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和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系统上运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审批系统、“多规合一”效能监督系统等四大平台已基本完成对接,初步实现审批信息、规划信息、决策信息、督察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接下来,我市将推出“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第二轮改革,新流程计划将于今年元月试运行。

   [亮点]

   提升宜居水平

   加强民生保障

  记者从财政部门获悉,为支持建设绿色宜居环境,2015年,市财政整合统筹了财政资金超过20亿元,重点支持城乡环境整治、岛外溪流整治及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建设,推动环境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始终超过六成,并逐年提高。2015年民生支出占比超70%,增长21.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0.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2.6%,有力保障了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

   全市“三公”经费

   下降近五成

  2015年,我市行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近五成。据财政部门介绍,去年我市强化了财经纪律约束。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出台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等六项管理办法,建立了我市厉行节约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运行支出开支范围和标准,为我市从严治党、依法治市提供制度保障。

  去年,我市“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首次“亮相”,财政部门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公开内容和程序,实现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的市区两级全覆盖。(记者 陈泥 刘艳 李晓平 崔昊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