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厦门经济特区的转型发展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盘活存量做大增量

13.06.2014  12:36

今天的东南新闻眼聚焦厦门的转型发展。厦门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30多年大发展中率先经历了经济规模的扩张,但同时也率先遭遇传统产业提升缓慢、城市空间有限等结构性问题。  近年来,厦门重点培育十大千亿产业集群,从"抓龙头项目、打造园区载体、营造创新环境"三个着力点来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力求突破瓶颈,实现更优质的发展。

      加工虾蟹产生的壳类下脚料一吨也就值个几百元。 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提纯出"含量大于99%的葡萄糖硫酸盐",提纯后的产品每吨变成了千万元。 (  厦门蓝湾科技公司副总经理 孙丽:"市场发展之后产品销量越来越大,(原来的)产量受到限制。/海沧区政府、厦门市政府都给我们很大支持,特意批了我们一块地,一年时间就建好了工业园基础设施。" ) 新建成的蓝湾工业园依托于海沧区生物医药港,一年可创下30亿元的年产值。像这样的医药类高新企业,目前在海沧生物医药港共有150多家,成功孵化出全省八成以上新药,成为海沧产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 (同期)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善美:"我们寻找的突破口应该是用地最小、效益最大,/发展生物医药符合我们的特性。"   医药产业、商贸专业交易平台等等强势崛起,优化了海沧的产业结构(请美编做图文:海沧石化产业占工业比重从七成降到三成;第三产业占产业比重从4.1%升至27.9%)去年海沧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比10年前建区时翻了近两番。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厦门还重点培育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等装备"十大千亿产业链";重点提升拓展软件园三期、火炬同安翔安产业基地等7大产业功能区,着力推动海西国际商贸物流城、中船重工725所等27个重大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