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厦门经济特区的转型发展2)集成资源统筹发展 营造城市特质品位

13.06.2014  12:35

产业引导方向有了,培育发展路径也有了,但是在城市内部一而概之、同质发展是不行的。如何兼顾城市各个区域的先天自然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厦门逐渐形成了以"主体功能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平台的共识。根据各区实际情况,厦门打造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在城市发展中不仅让资源、环境、土地、空间得到最充分利用和保护,也通过差异化发展,营造独特的城市品位。

      厦门岛东南角海岸线,一片夏花绿树掩映下,清新自然风的家庭旅馆马克客栈在曾厝垵隐约可见。   客栈主人马克,2003年从台北一来到厦门,就喜欢上了曾厝垵这个海边朴实悠闲的自然村落。2009年 "落户"后,马克并不急着开门赚钱,而是通过网络邀请全国各地大学生以"义工旅行"的方式一起来村子"生活"。 (家庭旅馆马克客栈主人 马克:从刚开始试行到后续一共300多个大学生(来到村子),/同学们提供劳力来交换,。) ("义工旅行"大学生 小乐:我感觉它都是有生命的,感觉来之后就非常的温馨。) 在"曾厝垵文创村",类似马克客栈这样充满人文创意色彩的小旅馆、小工作室有600多家,去年一年就吸引了游客、文艺创作人士超过400万人次。 (游客 曲亚齐:这里汽车也进不了的,比较休闲。就自由地逛一逛,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曾厝垵文创村原本是厦门岛内核心区域的一湾偏狭的渔村,如今休闲美丽的环境没变,只多出了多元的文化味儿,变成了"中国最文艺渔村",而当地居民单房租一项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厦门曾厝垵社区居民:纪宏跃:"曾厝垵的房租,早期客栈一栋(一个月)都(租)四五千,到现在四五万。)根据各区的实际条件,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厦门市对全市各区的主体功能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岛内行政区主导功能设置为高端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和金融商务;而岛外的4个行政区作为4个城市次中心,重点发展临港产业、航运物流等产业,各区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并创新和完善了分类考核的评价体系,引导全市的发展由单纯的比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转为比质量、方式、后劲。 (记者手记)从产业经济、城市空间、功能定位、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综合转型,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的特色,提升城市品质,这不仅是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同时也是厦门培育、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