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移动支付改变市民生活习惯 便捷与风险并存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郭钦转 见习记者 郑炜 黄伊娜 实习生 潘杨硕 李西西)如今,大到高级商场、星级酒店,小到街头巷尾的早点铺、便利店等消费场所,大多实现了手机移动支付,并且在多数领域其相对于现金支付的比例越来越高。
新的支付方式必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日常的交易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
近日,海西晨报就派出多路记者,寻找移动支付带给厦门人的生活改变。
改变
移动支付居多,商家还是会备零钱
有读者向晨报反映,在使用现金消费的过程中,因商店没有零钱,而导致支付过程遇尴尬。
那么,部分商家是否因为现金交易比例的减少,无意识地改变了零钱储备的策略呢?
晨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厦门不同区域,随机选择了10多家奶茶店、便利店、小吃店等常见商店,用100元现金进行消费,以了解各个商家是否有零钱可找。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商家都反映,目前移动支付已是主要的支付手段,不过大多数商家都为现金支付备足了零钱。
“还是会有人使用现金支付。”高崎机场附近一家奶茶店的店员告诉记者,按照公司规定,店员不能私自为顾客换零钱,门店除了收银台有100多元的常备零钱外,保险柜里也备着一笔,目前还从未出现找不出钱的情况。
不过在会展中心附近的一家面包店,记者用100元现金购买一个6元的面包时,就遭遇了换不开零钱的尴尬。店员抱歉地表示,因平时用现金支付的情况较少,而且换零钱麻烦,建议记者到附近商店换了零钱再来消费。
风险
收支虽然方便,也有手机骗术出现
“一天平均能收到一两百元的现金,仅占营业额的10%左右。”莲坂一家早餐店的店主丁女士介绍。
调查中,多数商店的现金收入占比都是10%左右,部分以年轻客户为主的商店比例则更低。
对丁女士来说,手机支付盛行有两个好处让她感受最深。
“轻松方便很多,不用再记账了。收入、支出多少钱,手机上都显示得很清楚。”丁女士说。此外,因收到的现金少了,大大减少了收到假币的风险。前些年,丁女士的早餐店每年都会收到2000多元的假币,让她心痛不已。而近期以来,店里总共才收到了1张百元假币。
“手机支付是方便,但也有新的风险。”在槟榔新村附近经营便利店的吴小姐就经历了一次“手机骗术”。当时一位男子进店买香烟,总共130多元,他在微信扫码输入金额后,晃了一下手机便匆匆离开。吴小姐苦等未到账,才想到客人最后没有点击“确认”。
花钱买了教训后,吴小姐打开手机的到账语音功能,并在每次交易后多留了心眼。
尴尬
不带现金出门,偶尔遇上一些麻烦
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出门就能畅通无阻,已成为部分市民的共识。不过这种做法,很可能让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尴尬。据了解,尽管厦门许多地方都实现了手机线上支付的方式,但仍有少数领域坚持只接受现金支付。
上周,因没有带现金,市民卢先生就遇到了无法交停车费的麻烦。
“因没现金交停车费,我的车堵在了一家医院的停车场出口处。”卢先生介绍,该医院停车场只收现金,而当时后面等待出停车场的车辆已排起了队,最后他是到排队车辆中找其他车主用微信红包换现金才得以交钱的。
“平时确实很少上银行取钱,身上的现金不知不觉用完了都没有注意。”卢先生说。
不过,该医院的收费人员告诉卢先生,医院已有计划更新停车收费系统,到时候就可实现多种停车收费方式了。
提醒
商家拒收现金,13日起将被查处
晨报记者在此次调查中,并未发现拒收现金商家。
不过需要提醒商家的是,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强调,人民币现金是法定货币。除了依法应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从8月13日起,商家拒收现金将被查处。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珠海一家面馆因“谢绝现金”,只接受手机支付,被中国人民银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
传统支付方式不会消失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人会问,传统的支付方式是否会逐渐消失?
不可否认,移动支付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它还让外卖网站、共享单车等新的商业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
但在生活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多种支付方式存在的必要性。移动支付依赖于各项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不可避免地也会存在其不便利性甚至是风险。
简而言之,手机没电、断网、软件运行异常等情况,都可能让移动支付失去用武之地。它甚至为各种网络诈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犹如互联网媒体高度发展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会消失的预言并没有出现一样,事实证明,银行卡、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也有其自己的优势,在可见的将来,它们还将继续与移动支付手段形成互补,共同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记者 郭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