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为开放创新植入“知识产权芯”
在厦门,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6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是十大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如今,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为抓手,厦门勇于改革探索,在创新知识产权政府治理模式、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新体制、新经验。在我省复制推广福建自贸试验区16项知识产权工作创新举措中,来自厦门自贸片区的举措就占11项。厦门自贸片区这块改革试验田,正在为城市的开放创新植入“知识产权芯”。
大胆探索 先行先试
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因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产权甄别能力、缺乏有效的甄别渠道,企业担心侵权,往往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订单,是不少外贸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面临的难题。
对此,上月,厦门海关先行先试,自主开发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海关保护APP。平台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关口前移,提前对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进行预确认,大大压缩通关时间,同时也为外贸企业提供甄别外贸订单中知识产权风险的有效、快捷途径。
厦门自贸片区不断在搭建载体上先行先试,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新平台。
去年3月,全国首家设在自贸试验区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厨卫行业知识产权快维中心——中国厦门(厨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在厦门自贸片区揭牌。该中心将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结合起来,为厨卫等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并拓展作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供商标、版权服务、外贸订单的知识产权预确认等10项便利化特色服务。
“快维中心设立后,产品的专利授权时间从几个月缩短至10个工作日,大大方便了企业,也让企业的创新研发更有底气。”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黄远方说。
数据显示,目前中心已累计受理外观设计专利预审案件265件,其中已获批236件专利证书,并逐步拓展服务领域到健身器材、集成电路等其他重点优势产业。
此外,厦门自贸片区还设立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中心,宣传展示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等成果,打造外商投资企业与政府沟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渠道。
优化服务 降低成本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不久前,厦门自贸片区颁发新版知识产权扶持与奖励办法。对比原有奖励办法,新版办法奖励范围从知识产权领域扩展到科技创新和泛知识产权领域,片区内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均可按规定申请享受。
通过拓展扶持奖励范围,实现知识产权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全覆盖,有利企业降成本,服务企业“走出去”。目前,企业共获得335笔扶持奖励资金。
以优化服务为抓手,厦门自贸片区还针对知识产权维权中存在的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面向片区企业免费提供知识产权网上侵权预警与存证云服务。该服务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对知识产权相关的网上侵权行为提供侵权行为的预警、发现、阻止,侵权主体调查落地,电子证据保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预防侵权等,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公力保护与私力保护的有效衔接。目前,累计监测到涉嫌侵权链接633846条,推送维权及监测报告174份。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自贸片区挂牌3年以来,已聚集万慧达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资源。
完善机制 两岸合作
建设知识产权友好自贸试验区
给城市的开放创新植入“知识产权芯”,厦门自贸片区正联合更多的部门,探索建立权界明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和法治保障的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
目前,片区综合监管和执法局相对集中行使知识产权的行政处罚权,并建立与海关、公安、检察、法院、仲裁等六方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海关保护之间的衔接。
片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与保护服务新体制,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率先成立专利、商标、版权等多合一的知识产权局;建立专业化联动执法机制,在知识产权等领域推行跨部门、跨领域、跨区执法;厦门湖里区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审判巡回法庭成为福建首个集一审、二审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为一体的“三合一”巡回法庭。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自贸片区大力推进两岸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如,降低台湾地区知识产权进入大陆市场的成本门槛,允许注册在厦门自贸片区的台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运营等业务。两岸联手设立知识产权智库,会聚15位海峡两岸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对侵犯台商商标、专利、版权的行为优先立案、及时查处,进行全方位保护。
目前,片区已初步形成集综合保护、快速保护、协同保护、海关保护、网上保护、巡回法庭、协同创新计划、金砖专项行动及社会共治与信用体系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正参照中国欧盟商会“透明、效率、合作、威慑、公平”的标准,探索建设知识产权友好自贸试验区,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以公平竞争促进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改革开放。(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张夏琳)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