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精准破题冷危货物出口

30.08.2022  17:34

近日,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中远和谐/COSCO HARMONY”汽笛鸣响,搭载着142个装满宁德时代锂电池产品的冷危集装箱启程,驶往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比利时泽布吕赫等港口。

这是宁德时代通过冷藏危险品集装箱“出口直装”模式,在厦门港装船出口的又一批货物。

今年以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累计已完成作业量超5000标箱,其中90%以上为出口业务,成为锂电池等冷危货物出口的安全中转站。

出口直装

快速打通出口运输瓶颈

宁德时代的“拳头产品”可充电式锂离子电池畅销欧美,出口货量大,时效性要求高。按照相关法规规定,此类产品属于第9类危险货物,在转运、装卸过程中的温度调节要求十分严苛,需要由专属的冷危货物集装箱运输。

此前,厦门港并不具备此类冷危货物集装箱的堆存条件。”厦门港口管理局安技处处长江景阳介绍,为助力相关产业发展,厦门港联合海关、港口企业、航商等单位和企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锂电池产品集装箱出口及堆场建设问题。

厦门港远海码头、国际货柜码头等相关港口企业迅速响应,积极对接客户需求,理顺口岸通关流程,优化港口信息系统,制定冷藏危险货物集装箱直装作业流程,推出冷藏危险品集装箱“出口直装”业务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出口通道。

厦门远海码头商务经理潘耀攀介绍说,冷危货物“出口直装”需要船公司、码头、拖车等多方之间的紧密协作,综合运用提前报关、运抵报告自动发送、码头放行自动比对等电子化手段。

危险货物集装箱提前报关,进入码头后系统自动放行,在直装等候区由安全车辆引导至桥吊下方直接装船,全程无需‘落地’,装卸更加安全、快捷。”他告诉记者,“1—7月,远海码头完成冷危货物集装箱作业3762标箱,均为‘出口直装’,超去年全年完成量的两倍以上。

冷危堆场

实现全天候服务

货物堆场是现代港口不可或缺的部分,相比一般堆场,冷危堆场安全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

除了必须配备的避雷针、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降温喷淋系统、消防设施等与安全生产信息相关的设施设备,还安装配置有防爆电源插座,随时提供充足电力保障,满足货物控温条件。同时,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也都必须持证上岗,专人专岗才能保障每个作业环节安全高效。

冷危堆场就像特殊的超大‘保险柜’,有了它,冷危货物运输就不再受船舶到港情况限制,可实现全天候服务。”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业务发展部副经理郭俊卿说。

4月22日,在厦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新增3个冷危堆场投入使用,分别位于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旗下的海天、嵩屿、国际货柜码头,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超过10万标箱。

据了解,3个冷危堆场投入使用以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累计已完成作业量超5000标箱,其中90%以上为出口业务,成为锂电池等冷危货物出口的安全中转站。

此外,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冷危货物堆存专用场地及配套设施也在快马加鞭建设中,建成后年通过能力达2.8万标箱。

郭俊卿表示,厦门港冷危货物集装箱运输能力提升,对服务福建省及周边地区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云平台

监管步入信息化

冷危货物运输,安全监管是重中之重。

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的省级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冷危货物运输全流程安全监管的有力抓手。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APP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危险货物从信息收集、作业申报、日常监管到动态储存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

为进一步服务冷危货物运输作业,福建省港口管理部门联合相关集装箱码头企业进行安全论证研究,并根据锂电池构件重量大、不易拆解的特性,对锂电池危货集装箱作业进行特殊安排。

在此基础上,省级平台进行专门改造,将锂电池集装箱作业纳入平台管理,实现锂电池集装箱作业网上审批、视频监控和堆场储存动态监管,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化。

平台已实现港口危货作业在线申报率、重点监管危货企业视频覆盖率、危货企业上线率、集装箱企业堆场动态数据对接覆盖率‘4个100%’,为冷危货物安全、畅通运输提供了有力的安全监管服务保障。”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监督处处长谢友明表示。

【港口雄开万里流】福建向海开新局 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福建向海而兴,海洋经济总量持续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