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厦门海鲜安全供应链 海鲜上市前须经层层"体检"

31.08.2015  09:46
揭秘厦门海鲜安全供应链 海鲜上市前须经层层"体检" - 福建之窗
揭秘厦门海鲜安全供应链 海鲜上市前须经层层"体检" - 福建之窗
揭秘厦门海鲜安全供应链 海鲜上市前须经层层"体检"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海鲜下船后,要经过分类挑选。

  先看鱼鳃是否鲜红。

  再看鱼肉有没有弹性。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实习生 吴嘉慧)厦门的海鲜从哪里来?活鲜从捕捞到上桌,中间不能超过60小时,那么如何保证海鲜的鲜度?海鲜在上市销售前要经历怎样的检测过程?厦门市食安办、厦门市海洋渔业局、海西晨报社共同推出本期《舌尖上的安全》,为您讲讲关于厦门海鲜的那些事。

  40吨海货,上百种水产品,3天的海上旅程,船老大小林带回了满满一船水产品。鱿鱼、墨鱼、赤棕鱼、龙虾、东星斑……小林船上的海货应有尽有。

  厦门的海鲜从哪里来?记者了解到,厦门海鲜80%以上来自外地,南至海南,北至舟山,有捕捞的,也有养殖的。其余的是厦门渔船在周边海域捕捞的,或养殖的。近年来,还有厦门籍远洋渔船前往印尼海域捕捞,市民每年都能尝到异国的鳗鱼、马鲛等。

  海鲜是如何“游”上厦门市民餐桌的?本期《舌尖上的安全》,为您讲讲厦门海鲜的那些事。

   活鲜

   从捕捞到餐桌不超过60小时

  早上9点,在高崎避风坞,船老大小林的补给船慢慢靠岸了。船员们拿着渔网,将船上活鲜池里的鱼虾捞起来。岸边早已排满了小货车、手推车,准备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运走。

  首先下船的是一条石斑鱼,紧接着,冬蟹、斑节虾依次下船。一条活蹦乱跳的东星斑刚离开水面,就不断扑腾,几次想要跳回水里,两名船员出手,才勉强把它抱起来。船边还有一筐黄螺,这些黄螺状如木瓜,个个都有椰子大小。一名船员笑说,比这更大的螺,海里很常见。

  小林告诉记者,他开的这艘是补给运输船。捕捞船一般在离厦门三四十海里的台湾海峡的闽南渔场作业,一网下去,一两小时就能收获满满的海鲜。捕捞船一待就是一两个月,每隔几天补给船就要出发,给捕捞船运送物资、载回海货。

  小林的补给船是8月10日早上出发的,3天后返回。每艘船能运回约40吨海货。海鲜捕捞分季节性,春季收获的马面鱼多,夏季则是鱿鱼多,秋季是墨鱼多,冬季墨鱼、蟹虾丰盛。

  小林说,活鲜从捕捞到上桌,中间一般不超过60小时。那么,补给船如何保证海鲜的鲜度?小林介绍,补给船从海面返回前,会先对海鲜进行分类。河豚有毒不能要。新鲜的活鲜,如石斑鱼、虾蟹全都放在活鲜池里。活鲜池要放上冰块,保证水温在20℃。冰鲜的鱿鱼、墨鱼、小杂鱼全都装盘放进保鲜舱。由于消耗的冰量巨大,每次出海小林都要带30吨冰块。

  活鲜下船后,都被送往中埔水产品批发市场。而冰鲜的鱿鱼、墨鱼、赤棕鱼则被运到码头旁的理鱼区,那里有专门的员工对冰鲜鱼进行理鱼。

  小林所在的单位是厦门鲜之源水产产销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副总经理林金全表示,理鱼时,会根据水产品的规格进行分类,剔除其中不新鲜的部分。“鲜度较好的冰鲜鱼会送入市场销售,鲜度差、规格小的则会被加工成鱼酱或是饵料。”一般来说,一船鱼光是理鱼就要花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