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法:人身损害赔偿断案软件上岗记
18.08.2014 10:35
本文来源: 法院
说与听的困惑
2013年3月26号凌晨,四川来厦务工的杨利,在一艘采砂船上作业时不幸落水溺毙。船东和遇难船员家属为了赔偿数额争执不休。
曾参与此案调解的厦门同安西柯司法所副所长叶志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调解大半年的时间了,可不管我们怎么说,他们就是对赔偿数额不肯让步,我们只好劝他们上法院。”
曲晓冬是该案原告的律师,谈起此类案件,他感受颇深。“计算赔偿金额本来就非常复杂,好不容易有一个结论了,当事双方又不满意,轻者相互争吵,重则上访闹访。”曲晓冬说,“从律师角度我们也是非常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
负责审理此案的厦门海事法院法官林静认为,当事人对赔偿金额存有争议,主要是对赔偿项目、赔偿标准不清楚,法官虽苦口婆心地释法明理,但由于涉及法律条款太多,一般人都会听迷糊了。法官想在短时间内做通一方要多赔,另一方要少赔的工作确实很难。
杨利的家属也曾对法官说,一会儿这个条款,一会儿那个条款,我也听不明白,我只认一个理,人都死了难道不应该多赔吗!
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从司法所到法院,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才调处成功,经历者共同的感受是太耗心力,又格外的心情沉重。
问与看的结合
我说你听难沟通,能不能研发一个软件,让抽象的说变成直观的演示,让当事人一看就明了?
爱琢磨的法官林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院领导,得到全力支持。
“我在派出法庭任庭长时,受理渔工人身损害赔偿的案件占总案件数的一半。办理此类案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说,更重要的是有的案子拖到后来,受害的一方因迟迟得不到赔偿,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林强如是说。
让计算机自动生成赔偿金额,既能省时,也容易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公正。为此,林强和他的同事们一边找软件制作公司,一边走访统计局、鉴定机构等相关部门进行了解核实。
一年后,人身损害赔偿应用软件研制成功,费用仅1.5万元。
据林强介绍,这款软件容量很大,如受害人家庭情况这个界面,能容纳2万4千多种家庭类型的变化。
“这款软件另一个特点是操作比较简便。”林强说,“进入主界面窗口,点击赔偿计算,就可根据软件一项一项的提示,将对应的数据一一输入,最后点击计算,赔偿金额就计算出来了。”
有了这款软件,法官无须把更多精力放在法律条款的说明上了,它能在五分钟内自动生成一份专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计算的结果、案件的情况以及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整个过程是在法官、当事人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操作的,通过互问互答互看方式输入相关数据,比较直观明了,容易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海与陆的通用
该款软件制作成功后,得到了律师和法律界同仁的充分肯定,大家认为可以解决90%以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林强还介绍说,只要在同一地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无论发生在海上还是陆上均可通用。
今年2月初,大二学生黄某来到厦门海事法院,专门打听父亲因出海捕鱼失踪后究竟能获得多少赔偿款,法官依据该软件测算出可以获得50多万元的赔偿金额,黄某心里有底了,当得知对方愿意出56万的赔偿款时,便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不需为赔偿金额的多少再来法院打官司。
潘某在陆上作业时受伤,左臂被迫截肢,能获多少赔偿款心里也没有底,厦门海事法院陪审员带他来找法官,当他得知基本赔偿数额后,也没有上法院打官司,他说,只要赔偿金额不少于这个测算结果就行。
厦门海事法院副院长周内金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该软件运用计算机智能化技术,模拟法律专家对个案进行问诊,既能为法官计算赔偿金额和起草法律文书提供辅助支持,也能为调解组织、当事人求测事故赔偿金额提供参考依据。初步实现从人工计算到自动化生成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审判公开平台的建设。”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
本文来源: 法院
18.08.2014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