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注重保障改善民生 今年继续建设"菜篮子"基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一项条例格外引人注目: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封闭小区变街区,这对厦门来说意味着什么?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专家,专家建议,结合厦门实际条件,出台相关配套细则。
为什么改?打破“孤岛”,解决交通问题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认为,小区向街区过渡,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封闭式住宅区隔绝出一片片“孤岛”,浪费了土地资源,也疏远了人与人的交流。交通专家林地球认为,“每个楼盘各自封闭,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 打通这些小路,能疏通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
业主反应 习惯改变,利益会否受损
不过,不少市民表示担心:未来小区安全将如何保障?车子要往哪儿停?公摊面积“公有化”,业主的产权利益如何保障?新置业人需要为周边公共设施维护管理买单吗?
对此,朱奖怀认为,业主将面临习惯改变及停车、安全、噪音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封闭小区内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在开发商手上,资源的安排往往同定价挂钩,购房者之前多花钱换取的优质环境和配套可能因此被拉回普通水平,业主不免担忧。如何端平公民权益这碗水,是有关部门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
物业反应 管理体系将受冲击
厦门市物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市民的担忧很现实,其中大部分都是物业管理体系可能面临的挑战:小区大门没有了,物业的许多服务势必要退到每栋楼宇,安保和保洁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是否会带来物业费的提高?对于原本在封闭小区内后来又“公有化”的设施和路面,物业是不是无权再进行管理了?另一位深耕厦门多年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认为,封闭小区变街区,颠覆了物业管理模式,还有方向——“围墙”没有了,物业的发展方向也会发生转变。
政策真正落地
还需要点时间
昨日,市建设局与市规划委向记者确认,厦门目前仍在对条例进行研究,尚未制定相关规划。可以说,该政策要真正落地,或许还需要点时间。
而这段时间,恰好是专家认为能解决市民部分担忧的“准备期”。
朱奖怀指出,应切实考虑“厦门特色”和社会条件来因地制宜。“这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道路权属、业主利益、公共配套、城市规划等。”在制定具体规划时,必须注意完善配套措施。譬如,对于如何分配未来开放式街区的道路、公共设施、停车位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如何补偿业主支付过的公摊面积费用,要有明确的账单。对于开放式街区的物业管理、业主停车、环境问题等问题,也应做出明确规定。
林地球指出,开放给外来车辆通行的小区,对其道路也应该规定一套标准,避免带来交通拥堵。(记者 袁舒琪)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