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气象信息深入服务城市社区

20.07.2016  17:13

  近年来,厦门岛内外以社区为单位广泛布设了面对面服务市民的气象信息发布终端,短期预报、预警信号、台风信息等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家门口LED屏、等候公交车站牌、旅游景点等就能一目了然。这种能感受到的现代化也是近年来厦门市气象现代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打造气象信息发布终端平台网,逐步实现气象信息城区全覆盖。 厦门城市气象服务阶段性的发展步伐始于2013年7月。当年,厦门市湖里区启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于2014年全面铺开建设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2015年,厦门的另一个行政区-思明区,也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方式启动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并相继在海沧、集美等地完善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2016年,整个厦门的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逐步全覆盖。截止2016年6月,厦门市区形成了2个区级、19个街道、142个社区三级的“八有”标准化气象信息服务站,共建成了19套高清触摸显示屏、176套高清LCD显示屏、238套 LED显示屏;初步完成全市首批16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标准化建设;完成湖里区全区89个学校气象信息运用终端建设;实现海沧区全区84面公交电子站牌气象信息的接入;实现集美区500余面社区“门禁通”显示屏发布气象信息……气象信息终端布设从生活需求出发,覆盖了厦门全市70%以上大约300万的居民。 目前,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控制平台设置在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可实现针对每一台显示屏的点对点信息发布和自动气象资料站匹配。气象预警信息一旦发布,控制系统将随时切换更新播出内容,信息可在5分钟内到达社区,让市气象台权威的气象信息占据主流广泛传播,广大居民免受各类自媒体或者谣言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工作的效率,提升了社区应急减灾的能力。

  积极探索寻求适合、合理的管理运行模式。 前期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维稳运行更需要合理的管理运行模式,目前厦门市城市气象防御体系构建及运行形成了由政府提供建设和维护资金,纳入区级绩效管理和考核,气象部门提供气象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运行模式。城市防汛部门及气象部门及时沟通共同管理,即节约成本又凸显效益。

  丰富气象科普产品,强化城市防灾科普宣传。 除了气象信息的发布外,气象信息发布终端平台还担当着气象灾害防灾知识宣传的角色,在厦门市气象影视部门的支持和努力下,气象科普宣传产品内容不断丰实,动态图片、活泼动画、自制视频等耳目一新、拍手叫好的作品通过气象信息发布终端平台呈现在公众视角里,公众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掌握到防灾减灾知识。另外,通过部门共享的方式,LED已经成为防汛、防火、农林部门及社区的各项活动通知、公益宣传等的重要渠道。依托气象信息系统建设,每年气象部门还联合防汛部门,开展街道社区气象信息员培训,深入居民小区进行面对面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气象信息发布终端平台的防灾减灾效益日益突显,同安区和翔安区较边远的村镇山区、游客密集的鼓浪屿岛等地,也纷纷申请安装气象信息发布终端,实现气象信息实时可达。这套系统未来将以更新颖的方式、服务更多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