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验检疫局与漳州市政府深化协作促进发展备忘录解读
昨日,厦门检验检疫局与市政府签订了深化协作促进发展备忘录,双方在支持、促进彼此发展方面各提出了六条举措。檀云坤市长把其形象称为“6+6,六六顺”条款。“六六顺”顺在哪里?好在何处?本报记者为您解读。
顺应“天时”
咱厝也享自贸区政策
“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这块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自贸区建设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其政策措施的推广也预示着新一轮改革红利将扑面而来,这是福建的机遇,也是漳州的机遇。
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要按照“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原则加快试点。日前,省政府正式下发关于推广福建自贸区首批可复制创新成果的通知,要求分批、分期在省内其他区域推广。
上有所呼、下有所应。备忘录中,厦门检验检疫局支持、促进漳州发展的第一条工作意见便聚焦此热点。
备忘录明确提出,在推广执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检验检疫创新制度的基础上,在漳州全面复制落实中国(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检验检疫政策。并实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支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实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等政策。
这是一条“含金量”极足的支持措施。这意味着漳州成为了全省首个主动复制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措施的设区市。无纸化报检、原产地备案简化、通关便利化……这些曾经是自贸区独有的检验检疫政策,咱漳州全都“拷贝”过来了。
之于漳州,更重要的是先行先试蕴含的“无限可能”,是复制推广带来的“蝴蝶效应”。有关人士分析,不止于检验检疫政策,未来将有更多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措施来到漳州。相信那些源于自贸区,又在漳州落地开花的改革之力,开放之举,必将进一步汇集成漳州奔涌向前的澎湃力量。
顺获“地利”
漳州人将尝更多“台湾味”
漳州是台胞祖地之一,也是台商投资“宝地”。备忘录中,支持加快对台交流合作发展也成为一重要关键词。
台企发展热土获新利好——古雷石化基地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和国内唯一的台湾石化产业园区。厦门检验检疫局明确提出,支持设立漳州古雷港综合保税区,先行先试特殊监管区域检验检疫创新政策,支持漳州古雷相关产业发展。
“台湾味”将成入漳“快先锋”。厦门检验检疫局提出,将积极服务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等交流平台和漳州台商投资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台资企业;推动两岸实验室检测能力互信、结果互认,创新台湾输大陆商品进口快速验放机制,促进漳台经贸往来。
快速验放对于对台前沿阵地漳州意味着更多。市检验检疫局干部陈海令分析说,目前,台湾出口漳州的主要是凤梨酥等休闲食品,虱目鱼等水产品,莲雾、芒果等水果,简化通关手续之后,台湾商品将大幅度减少“旅行时间”,更加快速便捷飞入漳州寻常百姓家里。“去年,仅‘登陆’东山的虱目鱼就达2000多吨,今年快速验放,势必将促更多台湾鱼‘游’来,使我们的加工食品更加丰富化,漳州市民也将更有口福。”东山水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此认为。
顺聚“人和”
漳企也可少跑腿多赚钱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家是发展的“主力军”。政策“红包”发放,根本还是为了给企业减少负担,增添动力,这在双方的合作备忘录里显得尤为突出。
企业“少跑腿”。“原产地证书无纸化申报就是一重大举措”。陈海令介绍,复制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后,漳州企业申报时只需提交电子数据,不必提交纸质材料,通过电子审核后,企业家便可到签证窗口领证。此外,漳州也将实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管理,审批时限将由原来20个工作日缩减为7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大大缩短、通关效率大大提高。并在古雷、漳浦、漳州港、台商投资区设立4个办事处,着力实现辖区内“通报通检”,方便企业就地办理业务。
电商“跑”更快。在跨境电商方面,今后漳州出境的电商产品,除必要的检疫处理外,检验检疫部门不实施品质检验;对直邮入境电商产品,在自用合理数量内,除必要的检疫外,检疫部门不实施品质检疫和验证管理。网购保税入境电商产品实行入区检疫、区内集中监管、出区分批核销放行。如此,漳州电商企业资金回笼将进一步加快。而乐于“海淘”的市民则将更快收到海外产品。
财源更广进。“每1万美元农产品出口能创造30个就业岗位,每出口1美元农产品农民可获得1元人民币收入”。备忘录里,厦门检验检疫局明确将积极指导推动漳州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含示范区),支持漳州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拓展以“海丝”沿线国家为主体的新兴市场,助推“漳州味”走向世界。陈海令分析说,此举将进一步提高漳州市出口产品合格率,助推“漳州味”拓展市场。今年来,“漳州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就显著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出口。“将来,漳州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民将因此赚到更多的钱。”他认为,如漳州出口“大户”蜜柚产业,出口1斤就能拉动国内售价提高1毛钱。这对于一个年产量上百万吨的产业,未来的收入数字就十分喜人,农民的腰包也会更加的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