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最年长抗战老兵陈致远因病辞世 享年101岁

16.02.2016  11:41

画家为老兵陈致远(左)作画。记者 唐光峰 摄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记者 吴宇豪)作为此前厦门最年长的抗战老兵,他奋勇沙场,保家卫国;作为复旦大学在福建最年长的校友,他心系教育,教书育人,在离世前不忘复旦大学厦门函授站的工作。2016年2月9日,这位充满传奇故事的老人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他便是享年101岁的陈致远。

   出生缅甸

   心系祖国,秘密抗日

  1916年3月25日,陈致远出生在东南亚国家缅甸,祖籍厦门寨上的陈致远父母迫于生计,远赴缅甸,虽农民家庭出身,但陈致远父母却十分重视文化教育。陈致远5岁时,便送他回到厦门念私塾。

  1939 年,厦门沦陷以后,陈致远回到缅甸,在缅甸当地的一所小学任教。在学校任教期间,陈致远通过缅甸的共产党支部,接受中共的进步思想。25岁的陈致远,满怀一腔热情,加入缅甸华侨战时工作队(简称战工队),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在缅甸地下党组织的成员,负责宣传抗日,从事一些地下工作,曾为当地的抗日战争做出不少贡献。

  据陈致远生前描述,战工队当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唤起民众、团结民众共同抗日。

   扎根厦门

   教书育人 ,讲述历史

  1942年,缅甸沦陷以后,战工队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转移撤退到国内。辗转回国的陈致远先来到昆明,在昆明期间,陈致远从未停下抗日的宣传工作。后来,陈致远到重庆侨声印刷厂担任厂长,在这段时间,陈致远印刷出大量文字,宣传抗日的进步思想,激发当地群众抗日热情。

  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后,陈致远远赴上海,进入复旦大学教育系就读教育专业。1949年,毕业后的陈致远加入南下服务团,参加解放厦门的战争。解放厦门后,陈致远在组织的安排下,先在厦门市教育局工作,后又任职于厦门市第一中学、厦门市第三中学和厦门市禾山中学,教授英语和语文。在任教期间,陈致远时不时向学生讲述他当年抗战的传奇故事,以此让学生铭记历史。

   心系母校

   联系校友,培养人才

  改革开放以后,陈致远心系复旦校友以及当时一同与他南下的干部,便决定亲手组织复旦大学厦门校友会。为寻找在厦门的校友,陈致远不辞辛苦,不仅给校友们一个个打电话,还亲自登门拜访寻找。

  1985年,陈致远得知在厦门工作的洪声文先生也是复旦大学校友,便立即找到洪声文,并多次到他家中,鼓励他加入复旦大学厦门校友会和复旦大学厦门函授站成立的工作。

  后来,陈致远和洪声文等人共同建立了复旦大学厦门函授站和复旦大学厦门校友会。利用复旦大学优秀的教育资源,复旦大学厦门函授站先后培养出1000多名大专学历以上的学生,还曾创办经济类硕士班,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型人才。

  陈致远热心教育的善举受到了广大校友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校友加入工作。复旦大学厦门函授站站长洪声文告诉记者,函授站起初的教师都是由南下干部组成,他们当时为了帮助一些学生更好地学习,陈致远和函授站的同事们共同创办补习班,给学生免费上课,并提供许多高考的书籍给较为贫困的学生。

  “陈致远一生一心相信党、热爱党,默默承受着一切,尽管待遇比同时参加工作的同事低,但是他从没有任何怨言,埋头苦干、无怨无悔。”洪声文说。

  【陈致远】

  1916年3月25日出生于缅甸,祖籍厦门寨上,参加缅甸华侨战工队工作,后回国赴上海复旦大学就读教育专业。1949年随南下服务团到厦门参加解放战争,从事后方工作。退休后,组建复旦大学厦门校友会,并成为复旦大学厦门函授站创始人之一。曾任复旦大学厦门校友会名誉会长与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