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厦门曾厝垵:演绎"中国最文艺渔村"

29.06.2014  21:04

现在到厦门,如果你只知道鼓浪屿,而不知道曾厝垵,那你就OUT啦!这个被游客评价为"中国最文艺的渔村",已经成为驴友们到厦门必须光顾的地方。昔日的海岛渔村,如今已是多元化的乐活之地,是什么力量让曾厝垵实现华丽转身呢?记者走基层今天带您走进中国最文艺渔村:曾厝垵。

(音乐+夜生活画面) 夜幕降临,欢乐的人群、飘香的美食和酒吧歌手的歌声,走在曾厝垵纵横交织的"五街十八巷",浓郁的"小资情调"扑面而来。 (游客:我来自北京,我是听同事说的曾厝垵,他说这里挺好的,这里的小店特别有特色。) (游客:我是来自黑龙江,包括这边吃的饮食,还有小饰品这些东西,都是比较吸引我的。)   夜色褪去,白天的曾厝垵又是另外一番风景:教堂与祠堂并存,小吃与西餐同在,这里存在着300多家家庭旅馆和500多家形形色色的小店。 (文创室老板:我很喜欢玩音乐,我爱人喜欢写字(文章),我们开了店以后,一方面看店,一方面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碰到很多新鲜的事物,新鲜的事情和人,就可以通过这些人来创作。) (创意茶叶店业主 纪宏跃:我是大学毕业以后就去上海工作了,因为我是当地人,但是这边在我印象中是农村,到了10年的时候又回来了。) )纪宏跃告诉我们,曾几何时,这里大排档林立,违章搭盖成片,为了改变脏乱差,曾厝垵启动了改造工程,然而有别于其它城中村,这里最大程度保留了闽南原生态风情。像这座闽南建筑就是曾厝垵为数不多的古厝之一,经过200多年风雨的洗礼,损害在所难免。为了保存渔村文化的特征,当地进行复原性修复。 (开元国投副总经理 蔡洪:修旧如旧,就是对一些缺损的、毁坏的甚至遗失的这些构件,做了一些修复,包括一些装饰品的修复。 想把它打造成一个曾厝垵渔村文化的博物馆。我们对它每一次修复的时候,都尊重它最后一次的原貌。) 修旧如旧留住了历史村貌,而有机更新、社区自治的新型管理方式更是让曾厝垵保持住不断升级的软实力。在曾厝垵,社区建设的决定权在居民手里。2012年,曾厝垵的居民们组建了业主协会,以此自律诸如擅自提高租金、不顾消防安全等不文明行为;2013年,经营者们也组建了文创会,严禁宰客欺客行为。新型的治理模式让曾厝垵由昔日的海岛渔村向多元化的乐活之地演变,2013年游客接待量达到了400万人次。 (  厦门市思明区副区长 柯玉宗: 它(曾厝垵)是探索了整个一个城中村改造的一种模式,怎么样通过以人为本,怎么样通过因势利导,怎么样通过共同参与,来进行改造,来进行提升,调整业态,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