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政府出钱为困难群体买服务 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

12.12.2014  14:29


  东南网12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姚远强 张贤日/文 常海军/图)政府出钱,给困难群体购买专业的社工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昨天下午,厦门市民政局召开2014年度厦门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签约暨媒体记者通气会,现场签约购买了8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6家机构承接8个服务项目

  导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购买的8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涉及金额356.26万元,从市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经费,实施期限为一年,主要服务对象为空巢和失独老人、单亲家庭、寄养孤儿、流浪未成年人、离异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分别由6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其中“同一片蓝天”寄养孤儿关爱服务项目二期:为厦门市143户寄养孤儿及其家庭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增强寄养孤儿及其家庭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思明区沁心泉社会工作师事务中心承接。“温馨夕阳暖空巢”老年人服务项目二期:为思明区前埔南社区300名空巢老人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老人增强自身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较好地安度晚年。由厦门市温馨夕阳咨询服务中心承接。援助“单亲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湖里区、思明区约300户单亲家庭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构建单亲家庭间自助互助的社会支持网络。由湖里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承接。

  定期评估,不合格不能续约

  这些社工机构将如何开展工作呢?

  厦门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比如,针对相应片区需要帮助的老人、儿童等群体,社工会登门拜访,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提供帮助,整合政府及社会资源,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市民政局聘请了专家,每个月都会对社工进行督导,每个季度还要进行评估,若社工服务最终达不到相应要求,则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根据采购文件的规定,8个项目实施1年后,市民政局将视项目实施效果决定是否将项目期限延续至2或3年,并由这6家机构继续承接服务。

  解读

  政府为什么要向社会购买服务呢?

  有关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社工服务目前主要面向困难和弱势群体,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和普通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相比,不同领域的社工都经过专业训练,他们更懂得用一些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和技巧,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更加契合服务对象的需求。

  “社工就好比是专科医生,比普通医生的业务水平更高。”该负责人说,“不仅如此,向社会购买服务成本更低,政府实际上是花同样的钱办了更多的事。

  厦门自2010年起在湖里区试点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后来逐步扩展至全市。截至目前,全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累计已达2321万元(市级543万元、思明区540万元、湖里区1100万元、海沧区73万元、集美区35万元、同安区30万元),仅今年就有1390.83万元。

  据介绍,这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受助人群覆盖非常广泛,主要有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残疾人、寄养孤儿、流浪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癌症患者、来厦台胞及外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