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打造区域发展强力引擎 助航运物流千亿产业链发展

31.05.2018  16:18

  近日,厦门市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和重点平台建设优势,对标国际先进经验,相继印发《厦门港口对标先进工作方案》《厦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做大做强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工作方案》《厦门片区拓展国际集拼工作方案》等多个工作方案,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港口管理局、发改委、厦门海关、市口岸办等部门共同打出“组合拳”,大力度、精准化提升厦门港口竞争力,努力打造区域发展强力引擎,助力厦门航运物流千亿产业链发展。

  从率先免除集装箱查验服务费,降低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等口岸收费,到发布厦门口岸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全流程阳光服务”清单,近年来口岸降本增效已成效初显,厦门口岸的政府性收费已是大陆沿海主要港口最低的城市之一。

  不止于此,厦门市也在重点提高口岸的通关、物流效率以及服务水平,近期还将继续扩大集装箱业务服务承诺试点范围。以平台化和智能化为抓手的智慧港口建设成为重要一环。

  按照各项工作方案,至2018年底,厦门自贸片区将力争降低口岸非政府性收费20%,压缩通关准备、货物提离时间1/3。

  提升港口竞争力只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航运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做大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对提升厦门港的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据了解,2017年完成国际中转箱72.36万标箱,同比2016年增长80.7%。此次,我市在加强港航合作、拓展腹地、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和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应用港口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等多方面部署多项工作举措,旨在进一步做大航运物流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积极建设东南亚国际集拼中心,争取国际中转集拼试点口岸也提上日程。

  “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不仅可以开拓间接货源腹地,还能促进港航要素集聚并推动港口功能延展。”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为契机,以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为突破,进一步加强对台交流合作,推动内陆货物经海铁联运从厦门港中转,同时优化海运快件邮件运营模式,探索厦门—金门—台湾海运快件线路,形成大陆货物经台湾中转集散中心。(记者 崔昊 通讯员 周宝勇)

【责任编辑:黄今】
近年来省口岸办支持服务陆地港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进一步完善陆地港功能,协调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入驻提供通关服务。进一步推进陆地港与口岸之间通关一体化管理,先后协调落实三明陆地港与厦门口岸之间的跨关区关锁互认等。加快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陆地港相关企业覆盖。实施陆地港集装箱流量补助,目前每年向为陆地港承揽外贸货物的国际货代企业和陆地港经营主体补助资金约600万元。目前,我省4个陆地港功能进一步完善,连接口岸与货源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其中,晋江陆地港近几年发展迅猛,整合了数百条航线资源,打通了“海陆空铁邮”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形成跨关区、检区的“超港口”服务平台,目前已汇集国际陆港、保税物流、国际快件、跨境电商等四大通关平台,先后与厦门、福州、深圳、上海、广州、昆明、武汉等地的海港、空港、铁路口岸实现直通放行,吸引100多家企业进驻、3000多家企业入港开展进出口业务。2017年国际陆港板块累计贸易额55.商务之窗
国务院深化福建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在闽引起热烈反响
  国务院日前印发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福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