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美丽厦门”成效 以战略规划为引领深入转型
(文/ 张小燕 刘艳 林露虹 陈运军 殷磊 黄怀 卫琳 袁舒琪 图/记者 梁伟 王火炎 姚凡)乘着党的十八大的东风,应运而生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理念,以共同缔造的方法,对厦门经济特区未来城市发展做出了战略构想和布局,力求破解厦门城市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规划实施以来,厦门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动产业、城市、社会同步转型,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不断探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成就。明日厦门将召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回顾与总结提升专家研讨会,就“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愿景目标、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等进行总结提升。
产业转型
厦门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地位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说:“建设美丽厦门,核心是加快发展的转型升级,其中产业转型是根本支撑”。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从谋划到实施近三年来,全市上下认真组织实施产业升级计划,从供给侧改革发力,提出并加快构建“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主要指导性文件,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为建设美丽厦门奠定坚实的支撑。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厦门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0.9:48.8:50.3调整为2015年的0.7:43.5:55.8,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
厦门供给侧改革可谓“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要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去产能、去库存,另一方面要以“创新驱动”形成合理的供给结构。“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厦门产业转型升级之“为”的两个重要向度。
1元钱的“芯片”可以带动50元的产业链。本月,全球集成电路巨头台湾联华电子在厦投资62亿美元的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将计划调试机台设备,今年底试生产,第二座5万片产能的晶圆厂建设也蓄势待发,从而带动厦门市完成集成电路的全产业链布局。
大谋划、大布局、大平台;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厦门还培育引进了天马微二期、ABB工业设计中心、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及关键环节大项目。仅2014年,厦门就有37个龙头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1135亿元,预计投产后可形成产值1094亿元。
一方面抓住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把握先机,以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加以大力推动培育,2015年,厦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5.8%,限额以上网络零售比增49.0%,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增50.6%。
三年来,围绕构建“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厦门精心培育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文化创意等十大千亿产业链,其中,平板显示、金融服务、旅游会展3条产业链于2015年突破千亿,软件和信息服务、航运物流两条产业链即将在今年冲过千亿门槛。
厦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不断地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和布局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朝着争当全国全省产业转型示范市的目标迈进。
创新发展驱动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如何“转”?产业升级如何“升”?毫无疑问,创新驱动是第一动力。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借助自贸东风,厦门重点培育区域性融资租赁业集聚区、建设两岸最大冷链物流中心等十大功能性产业,如今创新业务屡屡取得突破,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成为资金、项目涌入的热土,平行汽车进口、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渐入佳境。2016年1月-2月,厦门合同、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自贸片区合同利用外资占全市九成以上,区内新设外资企业135家,占全市的75.8%。
创业创新基地,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去年,美亚柏科众创空间荣获由市政府指导、本报联合火炬高新区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5创新产业分析季”之“十大众创空间”称号。截至目前,美亚柏科已孵化了3家法人公司。
当前,厦门正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获批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之后,厦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全市梳理构建了29个创新产业集聚片区和92个众创空间。与此同时,厦门加大财政扶持,三年内将安排不低于4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小微企业的创新产业。
创新发展,既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牛鼻子”,也是传统工业企业的利器。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厦门资格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今年1月-2月,厦门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459.1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4.1%。
与此同时,在产业转型中,厦门突出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2015年厦门启动24个“机器换工”项目,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累计实施“机器换工”2000台(套)以上,实现由“厦门制造”向“厦门智造”的转变。
优化布局,实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众所周知,厦门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也在加大。为此,根据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要求,厦门产业转型注重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厦门除了“去”石化等产业,岛内不再发展生产制造;岛外着重发展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软件及信息产业园,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区为主体、市区联手,与周边地区共建经济合作区,实现扩容、增量、减排、增效。最新数据显示,岛外工业产值比重已占全市工业三分之二。
厦门岛内的老旧厂房都变得“文艺范”。岛内形成了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龙山文创园、以建筑设计为核心海峡建筑设计文创园、以服装设计为核心的联发华美文创园。
跳出厦门产业布局框架,人们欣喜地看到,继2015年6月份厦门龙岩协作区总投资35亿元项目落地生根之后,厦门泉州又联合共建经济合作区促发展。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厦门注重做精做优现代都市农业。目前全市共有休闲农业项目130多个,年接待游客预计450万人次。厦门的海洋经济逐步实现了以海洋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2015年,厦门万元生产总值耗电、耗水分别下降4.5%和3.6%,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城市转型
城市更新弹出活力变奏曲
春日的厦门,处处花团锦簇,遍地生机勃发。
在地下,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民生工程正在立体式推进,地铁1、2、3、4号线已经全部实现开工,预计到2020年底厦门将形成“中心放射、环湾联络”的轨道交通主干网。
在地上,全长73公里的“两环八射”外环道路正在全面打通,预计到今年底将实现岛内外道路系统的无缝对接。
在岛内主城区,老旧小区的改造正在全面铺开,一座座历尽风雨的小区不仅面貌焕然一新,配套设施、服务功能也正发生美丽蜕变,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岛外新城,媲美岛内、更胜岛内的现代化城区正不断臻于完善,吸引各方来客。
在城市各处,发挥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海绵体”越来越多,把各种管线集中收纳、统一管理的地下综合管廊不断延展……
着力提升承载力和宜居度。三年来,按照中央和省里对厦门的定位和站位要求,厦门高蹈宏阔地展开全面深化改革,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指引,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更大幅度地迈开“跨岛”的步伐,在全市六区掀起一场“城市更新”的宏大战役。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厦门城市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向纵深迈进。
空间转型:岛外建成区面积占全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