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循案回溯找“烂根” 促重点领域部门政治生态重塑

11.10.2018  10:32
9月29日,市民在窗口办理驾驶证换证业务。 蔡精明 摄

  “分领域整治”,是福建省厦门市纪委自2015年以来着眼政治生态建设和精准反腐需要实施的执纪审查新模式,以权力寻租空间大、与民生和营商环境关联度高、社会反映强烈的领域和部门为整治对象,切口小、震慑力强。“分领域整治”拔了“烂树”、医了“病树”,一晃3年过去了,这里的政治生态环境是不是更好了——

  从今年6月底开始,厦门市一些部门迎来了一场特殊的“体检”。该市纪委监委督察组针对“分领域整治”的市场监督管理、环保、规划、人防、车管等领域和部门,开展“深化分领域整治净化政治生态”督查调研,结果令人欣慰。

   重党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起抓

  8月10日,厦门市环保局人事处处长包正福带着《市环保局干部轮岗交流暂行办法》,来到了集美区环保局。此行他要和几位轮岗的同事谈话,了解其思想和工作情况。

  2009年至2014年间,厦门市环保系统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局主要领导利用干部人事权收受贿赂、任人唯亲,导致系统出现“塌方式”腐败。“分领域整治”利剑一出,厦门市环保系统陆续有15人被立案,其中13人受到党纪处分,6名处级以上干部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14年7月,时任厦门市环保局党组书记谢海生因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被免去局党组书记的职务,后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除局主要领导大搞权钱交易外,局系统部分岗位长期空缺,没有定期组织培养选拔和轮岗交流,导致有的干部一个岗位干了10多年仍提拔无望,严重影响积极性。痛定思痛,我们决定从选人用人角度推进政治生态建设,打开自我革命的口子!”包正福说,“我们制定下发了局系统干部轮岗交流暂行办法,仅去年就安排48名干部轮岗,提任的5名处级干部,都安排在岛外分局工作。

  “在机关待久了,一听要下基层还真有些发怵。不过,多岗位锻炼的确能让人更熟悉工作,再说,大家都得轮岗呢。”谈话中,一位干部有感而发。

  口子打开了,抓住源头是关键。市环保局党组认真汲取原党组“重业务轻党建,把主体责任当儿戏,导致大面积腐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起抓”的口号。

  “以前的分管领导只管业务,认为主体责任都是书记、局长的事,分兵把口、齐抓共管抓主体责任的氛围不够浓厚,现在可不一样了!”市环保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周思达告诉笔者,“我们精心制定了《局党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分管领导老‘揪’着我,让我和他一起核查哪些条款没做到,哪些条款要补课,可主动了。党组书记更是管得细,细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及时换届补选9个任期届满、机构改革重组或干部轮岗的党支部,支部名称改变后印章要及时变更的事,他都记在心上。

  工作做到哪儿,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就发挥到哪儿。去年9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环保局成立了3个临时党支部,支部不仅包括厦门环保系统的干部,还把外来指导的专家也纳了进来。有了“归属”,干部的心聚拢起来。为了向世界展示厦门生态之美,环保干部铆足了劲踏实干,在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中,包括市环保局在内的系统10个单位和32名干部职工,分别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表彰。

   建制度,让政商关系既“”也“

  过去,规划系统一度被视为“油水”部门。2016年,在厦门市纪委开展的“分领域整治”中,市规划委先后有4名骨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1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审批制度不够完善、自由裁量权大,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甘于被围猎”、规划审批集于一身等突出问题是其“倒下”的重要原因。

  说起以前上班的“盛况”,市规划委法规监督处处长程静记忆犹新:“那时候可谓门庭若市,有的建筑单位一来就是好几个人。为了确保安全和秩序,5楼的建设工程管理处还专门做了玻璃门,请大家按先后次序,挨个进门审批。由于需要审批的项目太多太细,一些参数我们也看不懂,导致效率不高。

  “分领域整治”前,市规划委和建筑单位接触较多。一个建设工程竣工必经的四大环节,规划就占了两个,干部被“围猎”的风险很高。怎么办?市规划委领导班子果断决定:放权!扎笼子!

  “我们按照‘轻审批、重监管’的方向改革,全委上下,理念都变了!”市规划委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助理李由介绍了改革的过程:首先是减少审批事项,小型或一般的项目采取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承诺后,可即来即办。其次,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审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尽可能减少审批人员和开发商的接触。最后,编制审批标准化模板,将行政审批由原来的“主观题”变为现在的“判断题”,减少自由裁量权。

  厦门市禾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毛燕妮告诉笔者:“以前批个项目得往规划委跑好几趟,如今规划审批实现了全程网办,在家里就可以报件,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过去有种说法,‘规划规划,图上画画,墙上挂挂,不顶领导一句话。’规划指标变更正是腐败的多发点。”驻市规划委纪检组副处级纪检员杨志明说,“容积率、建筑功能一变更,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就是巨额利益。

  针对风险,市规划委出台《厦门市城乡规划实施规定》,明确已预售的房地产项目须取得全体买受人书面同意后方可申请变更;已经办理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的建设工程,不得申请变更。

  “这一规定也是对我们的保护,从制度上让自由裁量权变小甚至消失。”程静介绍,“以前有的建筑单位拿到许可证后还会变更好几次,一旦变更,园林、消防等好几个部门也得跟着变更,容易让人钻空子。现在制度健全了,审批、监管、竣工验收、处罚都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对外不仅形成一套开发商‘不敢偷、不能偷、不想偷’面积的有效机制,对内也形成了一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机制。

  一系列“组合拳”下,政商关系既“”也“”。近3年来,在市效能办统一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规划系统均名列前茅。

   防风险,审查“风暴”下的整改“浪潮

  2015年厦门曾曝光一起案件,备受关注。市纪委立案查处市车管所38名民警,其中党纪政纪处分13人,移送司法机关25人。调查发现,从驾考报名受理,到科目一至科目四考试,再到车辆查验检测、登记过户,所有环节都暗藏猫腻,几乎“全军覆没”。

  审查“风暴”带来整改“浪潮”。如何将监督关口前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市车管所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第一步:将风险排查制度化。根据岗位权限和人员安排,组织超过150名民警、事业编警察开展个人廉政风险自查自评,对岗位权限进行重新梳理和授权。同时,实行责任绑定制度,所领导与科长、科长与民警、民警与协办员岗位责任绑定,推进责任连带追究,强化责任到人。

  责任追究并非“纸上谈兵”。今年,针对窗口一民警操作不规范、不便民的问题,相关民警被效能问责,分管的科长和副所长均被追究责任。

  “对岗位权限进行重新梳理和授权后,操作过程全都上了网,全程留痕监督。有朋友抱怨说我这负责人是怎么当的,找我拿块车牌选个号都不行。”车管所业务大厅负责人翟伟东说,“要办什么业务,拿上身份证到大厅办理就行,找我真没用。但是如果有投诉或者意见建议,欢迎找我。

  第二步:让科技助力监管。针对“分领域整治”时从驾考报名受理,到科目一至科目四考试,再到车辆查验检测、登记过户全线“沦陷”的风险点,车管所推动建立涵盖考试业务监管、车驾管音视频联网监管、车辆查验监管、车辆检测监管、异常数据监管等五大模块的监管监控中心。

  “对于考试及查验等重点岗位民警,我们全部推行使用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业务办理过程,指定专人对执法记录仪使用情况和声像资料进行抽查。”车管所所长张雄伟举了个例子,“如果某个考试科目通过率突然暴增,我们就可以调出考试业务监管模块和异常数据监管模块,通过查看录像和数据,分析是否存在人为操作或其他原因。

  第三步:引入外部监管。车管所聘请了10名行风廉政监督员,对外公布投诉、监督举报电话和办事流程,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监督员简小平是某企业总经理,她没事的时候常去车管所大厅转转,乘出租车时也会和司机聊天,从中搜集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一段时间的暗访,简小平很欣慰:“前些年在驾考和车辆查验检测方面群众反映强烈,从去年开始,就几乎再没听到反映了。

  厦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孙明忠表示,“分领域整治”不是查处一个案件了事,而要以小窥大,了解掌握发生问题领域的政治生态情况并持续督促整改。下一步,该市将坚持“精准”的工作思路,继续严查与民生关联度高的系统领域并定期开展“回诊”,借案建制、以点带面,打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蔡怡琳)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