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金字塔”培养模式 促教师提升业务技能
暑假期间,厦门市一批专家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冒着酷暑参加教师培训。据了解,这是厦门名师工程的一项具体举措。
近年来,厦门以名师工程为载体,建“金字塔”培养模式,让课堂成为评价的“硬杠杠”,促进教师提升业务技能。
只要努力,就能在名师工程中找到位置
李玲玲是厦门实验小学数学教师。两年前,她从100多名市学科带头人中脱颖而出,成为40名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作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她多次到基层学校展示公开课,并为各级各类培训班作专题讲座50多场,先后获得福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厦门市优秀教科研奖等荣誉称号。李玲玲的成长过程,是厦门名师工程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部门每年都会选拔400名中青年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再从400人中选拔100人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还从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中选拔40名教师,作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
从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再到专家型教师,级别不断提高,人数逐渐减少,行成了“金字塔”培养模式,而40名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就是塔的顶端。
对获得各个层级的教师,职称和待遇也会增加,如被评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可参评五级教师岗位;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可参评五级教师岗位。
厦门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说,要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有多种考核指标。同时,这些培训是采用层级制,也就是说先要成为骨干教师,才能成为学科带头人,最后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只要努力,就能在名师工程中找到位置。
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实施2010—2015年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遴选200名教师作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500名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0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选拔与培训一体,业务好才有奔头
在厦门,一名教师要获得骨干教师以上称号,必须经过在职学习与集中培训这两个环节,周期为1至3年,由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专家型教师出国培训和专家型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训;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主要负责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训。
从骨干到专家型,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很大区别。对每年选拔的400名骨干教师,由于强调基础性,所以主要由各区教师进修学校或教研室来组织培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培训也是以本校为主。100名学科带头人则与国内重点师范院校合作,采取集中研修和在职学习的方式,分学科分专业进行培训,强调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而对40名专家型教师培养,除了与国内重点师范院校合作外,还实行导师制,采用研究性学习与导师指导相结合、在职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要求在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教育专家和教学行家。
谢淑美是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通过两年培训,她的业务能力大大提高。她创造性地用写作文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主动接手全年级平均成绩排名最末的班,一年下来,总能让“老末”变成“老大”,成为学校里的“翻盘手”。
课堂成为评价硬指标,名师的课抢着听
前不久,厦门市第三期小学专家型教师、第四期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课堂展示活动在梧村小学举行。59名教师中的“大腕”同时云集到这所小学上课——接受专家、同行和学生的共同评价。
按规定,名师培养对象都要经过严格考核,他们必须经历100分制的量化考核,其中,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考核量化分值达到80分及以上的为合格;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的考核量化分值达到85分及以上的为合格。合格后才能认定相应称号,不合格不能认定。也就是说,培养对象并不意味着都能获得相应称号。
而在100分制中,要展示的公开课分值是40分,可谓是重头戏。这40分由专家、同行和学生打分。这意味着,来现场听课的教师既是学生也是评委——一方面,他们要向名师学习讲课技巧;另一方面,他们要为同行打分。
厦门市教育局人事处负责人说,在考核的100分中,还包括学校评价与教职工测评的30分,其目的是让名师培养对象在学校能做到同行满意。她表示,不管获得哪一个级别的称号,课堂永远是第一关,“我们决不提倡教师只会写论文,而不会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