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以法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要加快推进地方金融和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为金融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打造金融科技之城和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以法治推动厦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28日,《厦门经济特区地方金融条例(草案)》《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审议。
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率先开展各种金融体制改革试点,经过多年发展,厦门市金融业已经初具规模。2019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60.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02%。截至2019年底,除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外,厦门市共有各类地方金融组织730家,发展势头良好。
金融业作为厦门市重点打造的12条千亿产业链群之一,规模已超过千亿,成为厦门重要的支柱产业。2019年,市委将打造金融强市、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置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张凌云表示,制定地方金融条例是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规范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行为,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尚未形成完备的监管规则,不少领域尚处于立法空白,制约了地方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地方金融条例,赋予地方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相应的监管权限和监管手段,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地方金融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记者注意到,地方金融条例草案围绕地方金融发展与服务、活动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立法规范,体现了当前地方金融立法工作“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主基调。张凌云表示,这部法规将有助于政府在鼓励和促进地方金融规范有序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加强监督和引导,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促进地方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为厦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支撑。
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保护知识产权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厦门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工作,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励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被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十大强市创建市之一。
2019年,厦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8件,居全省首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全市每万户商事主体拥有商标7529件。同时,厦门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是,厦门市仍缺少重大发明创造和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技术支撑项目,发明成果转化率不高,知识产权保护等仍存在问题。除专利外,其它类型知识产权立法尚属空白。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陈永茂表示,制定一部涵盖所有知识产权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尤为必要,将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形成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助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推动厦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提交审议的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草案,包含了专利、商标、作品、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多个客体。从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保护五方面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与保护体系,强化政策措施促进发展,构建全社会统筹保护格局,建立重点领域保护机制,激励职务发明专利成果转化运用,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促进成果转化。
【亮点】
《厦门经济特区地方金融条例(草案)》
优化资源配置
这部法规将有助于政府在鼓励和促进地方金融规范有序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加强监督和引导,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促进地方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为厦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支撑。
《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草案)》
强化激励机制
条例草案包含了专利、商标、作品、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多个客体。从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保护五方面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与保护体系,强化政策措施促进发展,构建全社会统筹保护格局,建立重点领域保护机制,激励职务发明专利成果转化运用,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促进成果转化。(记者 詹文)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