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03.09.2014  11:16

  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

  “海西家庭教育论坛”将于9月13日下午2时30分在厦门艺术剧院举行,论坛嘉宾除国内教育名家孙云晓外,还有海西教育界的名家任勇、郭燕等。

  任勇,是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原厦门一中校长。1日,他提前和大家分享他对家庭教育的一些看法、建议。

   关于家庭教育的盲点

  记者:目前,厦门的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认知程度如何?您觉得在哪些方面家长们做得比较好?又存在着哪些家庭教育的盲点呢?

  任勇:目前来说,厦门的部分家长除了重视孩子的在校学习外,已会顾及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去学习琴棋书画、游泳等。

  但这里的全面发展,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大多数家长的功利心还是比较重,像学习音乐,本是为让孩子陶冶情操,但很多家长是为考级等目的。此外,在体育、劳动、社会实践等方面,也并未重视。在美国,儿童每天要运动2~3小时,但我们还在为1小时而努力。很多家长过早把孩子定位了,而不是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这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关于父母角色

  记者:您推荐过一本书《母亲教育》,文中说到一句话:“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请问,您觉得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任勇:从中国历来的教育来说,日常的大部分教育是来自于母亲,但其实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要相互配合。我小时候,父亲误以为我偷偷抽烟,狠狠打了我一顿,即使了解了真相,父亲也只和我说,“虽然你没抽,但如果以后你偷偷抽下场就是如此”,这一打也打出我一辈子不抽烟。被打时,我一直没哭,直到母亲和我说,“父亲打你也是爱你”,我才哭了出来,委屈也得到了宣泄。

  可以说,父亲的角色主要是,理性的使命、方向的引领、阳刚的铸就。母亲,则应该把养育孩子的着眼点放到人格、品行、礼仪的塑造上。

   关于个性化教育

  记者:如今,大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在意。作为一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您觉得应如何来平衡学校教育与个人人格成长?

  任勇:在学校共性教育的前提下,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教育。我就经常会设计一些小事情来为难、锻炼我女儿。

  女儿刚上小学时,我还会送她去学校,但后来,我就让她自己去。一开始,我悄悄跟在她后面,看看她是否按我教她的要求走路,跟着几次后我就放心了。

  女儿读初二时,学校组织到营房军训,回来时车只送到厦门前埔,家长再各自去接。但我坚持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提前和女儿商量说,要她自己走回家。从前埔到家里近7公里,还要背着10公斤左右的行装走回,当然,我还是在她后面50多米跟随,暗中保护。现在,她工作了在外面到处跑,我们也不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