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联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 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创造新业绩

05.08.2014  12:20
    厦门市地处海峡西岸中南部,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  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6个行政区,24个街道,13个镇,332个社区,153个行政村。截至201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73万人,户籍人口196.78万人,女性户籍人口98.9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50.3%。全市共建各级妇女组织629个,其中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89个、民主党派(团体)妇委会12个,村(居)妇女组织组建率100%。大力推进“妇女之家”建设,全市村(居)“妇女之家”实现全覆盖,推动在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巾帼文明岗、工业园区、务工人员集中区建立“妇女之家”,不断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全市社区占村(社区)组织的2/3强,社区“两委”中女性占55.9%,社区书记中女性占47%、社区主任中女性占45.8%,149名社区女书记、女主任兼任妇联主席,社区工作者中女性占70.4%。发挥社区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近年来,厦门市妇联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坚持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方针,根据“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原则,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拓展基层组织网络,力求实现妇联组织服务妇女群众“零距离”。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重点,坚持纵向到底夯实基层基础

      以“妇女之家”建设为抓手,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先后下发《关于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的通知》、《关于关于开展创建“先进妇女之家”活动的意见》,编印《厦门市妇联创建“先进妇女之家”活动资料汇编》等,深入开展“妇女之家”创建、示范引领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全市村、社区实现了“妇女之家”建设全覆盖,现有40%以上的村、社区“妇女之家”被评为区级以上先进或示范“妇女之家”,107个村、社区“妇女之家”被授予“示范妇女之家”,28个“妇女之家”被授予福建省“先进妇女之家示范点”,15个“妇女之家”正申报省“先进妇女之家示范点”。各“妇女之家”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丰富广大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设立维权咨询站、心理咨询室、设立创业就业指导站等提供多元化服务,开展巾帼志愿行动等,增强“妇女之家”凝聚力,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基层组织及广大妇女找得到、靠得住、能办事的“娘家”,使基层妇女组织更加坚强,使妇联“娘家”在妇女群众心中更加温暖。

      二、突破重点,坚持横向到边实现广覆盖

      一是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目前,建有市直机关妇委会89个,6个行政区均成立了区直机关妇委会。各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市直机关妇工委利用“女性大讲堂”、广场舞培训基地、巾帼宣导队等阵地,广泛开展科学文化、政治理论等各类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妇女干部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厦门大学及所属的各院系、市教育工委及所属各学校、地税局及各分局全部成立妇委会。

      二是积极探索覆盖不同社会组织、不同利益群体的妇女组织形式。市妇联力促在厦门台商协会成立了福建省首个台商协会妇委会,台商协会妇委会积极做好在厦女台商、台商眷属的服务工作,组织参与市妇联各项活动,积极为两岸女企业家交流联谊牵线搭桥。思明区妇联立足民间妇女社团的兴起,将社区妇女群众文化娱乐队伍、外来人口居住地的联谊会、巾帼志愿者队伍等群众团体组建起来,扩大组织网络,成立全市首支“洋妈妈巾帼志愿者”队伍;设立社区“妇女创业加油站”、“美丽工坊”等新服务平台,为下岗失业妇女和女大学毕业生提供服务,鼓励困难和赋闲妇女勤劳致富。集美区妇联在外来员工集中的灌口镇、侨英街道成立“两新”组织妇女活动中心,同安区妇联在惠尔康、金宇兴等非公企业组建妇委会。拓展“妇女之家”创建面。下发《关于在机关事业单位、非公组织等开展申报创建“妇女之家”的通知》,在机关事业单位、非公组织、专业市场(协会)、工业园区、楼宇、广场舞基地等建设“妇女之家”,目前,市妇联已为两批232个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工业园区等其他类“妇女之家”进行集中授牌。四是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的“”字效应,注意横向发展团体会员和女性社团组织,通过女职工委员会、家庭教育研究会、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妇女人才研究会、女企业家协会等妇女组织,凝聚各界力量,构建以妇联基层组织为主体,其他妇女组织为支撑的广覆盖、宽领域、社会化、开放式的纵横交错的妇女组织网络。

      三、拓展领域,探索建设网上“妇女之家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上“妇女之家”应运而生。市妇联在经营好厦门妇联网的同时,于2012年11月正式在网上安家,开通了在新浪网和腾讯网上开设的“@鹭岛姐姐”官方微博,开辟了“早安厦门”、“阳光春蕾”等固定栏目,有关于妇女儿童事业的最新资讯更新,有女性美容保养知识介绍,有婚姻亲子教育分享,还有时下最潮的广场舞视频分享等,在妇联与妇女和家庭之间架起沟通、服务的桥梁和纽带。之后,厦门市妇联新闻网(xmwomen.fjsen.com)、“厦门妇干”微信群也相继开通,开阔和丰富了服务妇女群众的渠道和内涵。厦门地税局妇委会积极响应创建“妇女之家”的要求,围绕打造“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依托“厦门电子税务局”强大的网络平台,改造丰富了原有的“地税半边天”电子刊物,成立“女税官e家园”,现已成为地税系统广大女干部交流工作、放飞心情、展示才华的重要阵地,用心打造的更加优美、和谐、幸福网络之家模式深受本局女性乃至男同胞的认可与喜爱,开创了机关妇女工作新局面。思明区妇联也通过妇联之窗、思明姐姐微博等信息平台,宣传妇女事业发展和妇女先进典型,传播妇女工作好声音。网络妇联的建设,延伸了妇女工作的臂膀,实现了妇联组织由实体社会向虚拟空间的拓展。

      四、创新社会治理,以妇女群众身边的有形之家承载广大妇女心中无形的“温暖之家

      长期以来,广大妇女一直都把妇联视为“娘家”,  这个家包含有形的看得见的“”和无形的心目中的“”。无形的“”要吸引妇女、凝聚妇女、服务妇女,必须以有形的“”的建设和发展为支撑。“有形的家”和“无形的家”互为补充、互相推进,才能使妇联组织建设呈螺旋式上升发展,妇女工作焕发勃勃生机。

      去年以来,厦门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部署,提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在思明区和海沧区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行动,积极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市妇联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紧紧围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大局,构建基层妇女自治新机制,  引领基层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一是重视组织引领。市妇联把妇女工作与实施市委“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市委提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规划后,及时跟进,制定出台“美丽厦门·巾帼六大行动”,梳理出参与共建的10大行动23项措施,引领各级妇联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实践中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激发妇女群众参与共建的热情和活力,凝聚妇女群众的智慧力量共建美丽厦门;向全市妇女发出“携手共同缔造美丽厦门”倡议书,号召广大妇女“做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宣传者”、“做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实践者”、“做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守护者”,为建设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加分;举办“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生态文明妇女先行”健步行活动,引领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妇女家庭开展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活动;联合环保部门开展“家庭节能减排”宣传,传播环保理念,降低家庭污染物排放等,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作贡献。

      二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实效。各级妇联积极响应,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机制,基层妇女工作注入新活力。海沧区创新社区妇联组建模式,吸纳社区女性居民和驻辖区单位妇女中的优秀妇女到妇联组织中来,在全区各社区全面推广设立“家长里短妇女互助会”,并已在兴旺社区、海虹社区等进行试点实施,采用“妇工+社工+义工”的模式,吸纳物业女性代表、居民妇女代表、共建单位女代表、党员女性代表、妇女互助会代表为社区妇联班子成员,凝聚巾帼正能量,依靠她们团结凝聚辖区企业、社区广大妇女群众,促进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服务社区;创新网格化管理,通过创新多元化的社区工作网格化模式,在社区两委女性委员、妇女网格员进网格的基础上,吸收妇女小组长、物业女性代表、居民妇女代表、共建单位女代表、党员女性代表、妇女互助会成员纳入网格协助层级,引导各个层面的女性代表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海虹社区在全省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将服务妇女工作任务纳入网格工作内容,妇女儿童的需求在网格内实现;引导、培育公益组织、自治组织、多元社会组织,凝聚妇女,激发妇女参与社会治理热情。如海虹妇女互助会议事组利用晚上时间在海沧湾公园等场所开展意见征求,内容有“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站点服务功能设置征求意见”、“海虹社区关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十个项目征求居民意见。义工组着力建设“心灵港湾”,定期开展免费心理咨询;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居住在拆迁安置房小区的原东屿村、石塘村的妇女姐妹,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参与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采用共建共管轮值方式,做好垃圾分类的示范引导、督导工作。兴旺妇女互助会议事组针对社区居民聚会活动无场所的诉求,提议对话仙场、知心亭、下沉广场进行改造、提升和完善,发动群众征集意见。义工组对改造后的话仙场、知心亭、智慧小屋进行轮值认管,组织发动社区妇女在十字路口开展文明督导、参与社区清洁房前屋后、美化家园活动,引领妇女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建设温馨家园。互助会成员李丽真主动提出利用自己的茶叶店面作为来料加工的中转站,企业把物料送到店面,让社区的妇女取货回家加工,帮助社区困难家庭解决生计问题。湖里区妇联联合区民政等部门,积极推进政府为单亲妈妈家庭购买社工服务援助项目,已有18个试点社区。湖里区塘边、马垅、后坑、钟宅等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积极为来厦探亲的留守儿童提供亲情服务,塘边社区、东荣社区分别建立了“新厦门人守望队”、“爱心蓄水池”等爱心团体,发动妇联党员干部挂钩对接社区的贫困家庭,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在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基层妇女组织通过创新基层工作机制,动员和带领广大妇女参与社区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妇女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共同发展,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