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严把进出口危化品安全关

11.08.2016  18:09
  

为有效保障厦门自贸区进出危化品安全,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厦门市创新性地开展四大举措,有效保障口岸进出危化品安全,保持安全事故“”发生,为厦门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给出了根本保障。据统计,厦门自贸区危险货物年均吞吐量近1.1亿吨,是海西地区危险化学品集散中心,同时也是辐射福建全省乃至周边省份地区重要的化工产业进出口基地。常年进出口的危险化学品有200余种,经营企业300余家。

首先,成立危化品专业检验突击队。队员个个业务精通,从事进出口危险货品检验工作三年以上,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资格考试,持有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包装检验监管资格证。包含了上至60后,下至80后的业务精英骨干。经验丰富和干劲十足的老少搭配,年龄阶梯式不断层的危化品检验突击队在实际工作中发扬了不怕吃苦,不推不退,互帮互助坚不可摧的作用,确保了厦门自贸区危险化学品的口岸安全。

其次,探索口岸部门联动机制。探索联合国检、海事、海关及码头等口岸单位,对进出口危险货物伪报、瞒报案件进行查处的工作机制。运用互联网,搭建微信实时交流平台,一旦发现可疑货物即可发布现场货物图片,寻求技术支持,堵住进出危化品伪报、瞒报缺口,扫除监管盲区,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有效保障厦门口岸进出危化品安全。将厦门口岸进出危化品“串联”单独执法向“并轨”联合监管转变。

再次,创新卫生处理措施。对于来自疫区的进口危化品,为省去企业在码头堆场的时间,积极思考,在深入评价消毒效果后,果断采用新型药品代替传统药水,原来需要一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消毒过程,在一个小时内就能达到同等效果。采用新型卫生处理措施平均每个进口危化品集装箱可节省堆存成本200元人民币,节约一个工作日,同时省去了重复打开柜门的安全隐患。

最后,重视培育企业主体意识。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目录、HS编码及法定检验目录未能一一对应,在实际进出口申报中就要求企业切实按照货物的危险性提交相关资料,才能有效把关进出口危化品安全。厦门市每年至少一次举行相关业务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结合检出情况,约谈不合格率较高的企业,同时通过受理咨询等活动开展点对点的培训,整体提升辖区内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使企业和人员正确了解和掌握进出口危险品报检和包装要求,推进辖区进口危险品检验监管效能。(厦门市安监局 陈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