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已完成33个老旧小区整治项目

10.02.2015  18:54

  4日,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思明区鹭江街道小学社区的小学苑小区里,蔡灿玉老人坐在花廊道里,和一帮老姐妹泡茶、晒太阳、聊天。听到记者询问如今老旧小区换新颜的感受,老人们显得很兴奋:“这个小学苑的名字是我们一起想的喔!

  一起?这在以前的小学社区可是很难想象——该社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本世纪,随着几家企业转产改制,小区也没有了专人管理,逐渐破败、脏乱起来。“前几年,车辆逐渐多了,邻里间经常因为车辆停放问题起摩擦,那叫一个糟心呐!”在小区住了20多年的杨阿姨说。

  2011年,厦门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建设正式启动,思明区对小学社区的楼房立面进行了重新粉刷、道路翻新并铺设彩砖、重新埋设地下管道、归整弱电线路、统一更换店招、增加绿化、在小区内建设了小型公园和健身步道,连沿街矮墙都变成了彩绘的“美丽家园文化长廊”。小学社区居委会主任李艺芬说:“整个项目投资200多万元,都由政府出资,没花居民一分钱。

  花点钱改造老旧小区并不难,但后续管理却不好解决。随着2013年7月厦门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行动,正好化解了这一难题。

  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关键在群众参与,根本在培育精神。”换而言之,过去做什么事、什么事先做由政府决定,群众提意见沦为走过场;而今,鼓励居民主动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做什么事、什么事先做由群众自己投票决定。

  “我们第一件事就是要拿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问题开刀。”蔡灿玉老人打趣地说,“我们自发成立了居民自治议事委员会,制定居民自治公约,实现‘身边人’来管‘身边事’。

  居民们集思广益,给原来无名无姓的社区取名为“小学苑”,社区名字响了,居民心里暖了;随着天气转冷,不少居民主动提出认捐木椅,石凳“摇身一变”成了凝聚爱心的木椅;130多名具有专业特长的居民自发成立“露明”艺术团,建立“舒心园”心灵养护中心,开设8个兴趣课程,提供心理疏导等人文关怀;开展“身边好邻居”行动,为社区营造邻里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社区周边的商家也自发组成自律联盟,对门前三包、文明经商等问题规范管理……经过4个月的共同缔造,小学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美丽厦门”建设的典型。

  “不让老旧小区成为城市阴影”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于是,2015年厦门市两会上,“老旧小区如何自主改造提升”“如何变老旧建筑为高品位文化艺术经营场所”“落后的老旧小区物业如何改善”等问题依然是重点、热点。

  根据致公党厦门市委的摸底,2011年,厦门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建设,市、区出台了一些工作制度,2013年又采取了“以奖代补”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截至去年,厦门已完成包括小学社区在内的整治项目33个。今年,厦门计划整治17个老旧小区项目,将根据产权、历史文化、安全等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同时,进一步协调好各职能部门,尽快解决好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