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打造红色文化感染青年一代
10124,2467,1432,400,27。这串数字可不是神秘代码,而是厦门大学现有的学生党员数、2013年发展的学生党员数、最近一期入党基本知识学习班培训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数、每年基层党支部申报立项项目数,以及立项项目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数。在这些数据背后,是厦大在党建工作,尤其是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教育、打造红色文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红色先锋营
去年8月,汪少欣收到了厦大录取通知书,同时还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新生党员提前入校进行培训的通知》。8月19日,她和其他149名新生党员一起,先于其他同学入学报到。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她的档期被填得满满的。在这个于她而言无比新鲜的象牙塔里,她见到亲切的辅导员,聆听专题辅导、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陈嘉庚纪念馆、进行座谈交流、开展志愿服务和参加迎新工作……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汪少欣明白了自己除了“大学新鲜人”这个身份之外,还有另一重身份——新生党员,红色先锋。
这便是她大学生涯的起点、也是厦大新生党员的大学生涯起点。
2013年,厦大启动新生党员“红色先锋营”,加强低年级学生党支部建设。“红色先锋营”成了厦大新生党员入学的第一课。学校还安排了强大阵容为学生上党课,有厦大党委书记杨振斌,有苏劲、陈炳三、洪成得、徐进功等知名教授。
红色承诺
每周二晚上,数学科学学院2012、2013级本科生党支部党员王芹同学有一个“约会”。这个“约会”持续了一年有余,几乎没有间断过。不知情的人,总会好奇地问她。原来,她是到学校附近的科技中学,兑现她的承诺。
王芹同学的这场绵长而持续的“约会”源自于她所在党支部的支部立项活动——“Sunshine Action”,即科技中学教学资源共建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王芹在内的党支部全体党员在经过岗前培训后,分批到科技中学进行数学答疑,一周六次,风雨无阻。
在如何将专业优势与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相结合的探索中,厦大以“支部立项”为突破口。在厦大,这种参与到支部立项活动中的党员,将此看成了“红色承诺”。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研究生党支部建立“党员社会实践基地”,药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坚持党员学长帮扶和与少数民族同学结对子机制……自2010年起,厦大每年基层党支部申报立项项目均已突破400项,这些项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已经成为学生党员践行“红色承诺”的重要平台。
红色心路
从厦大群贤校门往里走,左边就是囊萤楼。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便坐落在囊萤楼里。欧语系大二学生许诺对罗扬才纪念室的感情非同一般,每每说起,都难掩激动的心情,因为她曾经在那里度过了一场特殊的生日聚会。
外文学院把学生入党那一天称作党员的“红色生日”,当作人生又一个新起点。党支部每年为党员在囊萤楼罗扬才烈士纪念室庆祝“红色生日”,安排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一起参加生日聚会,见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红色生日”是厦大学生党员“红色心路”的一环,见证了学生的成长。
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厦大更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学校聘请离退休党员为党建组织员组成“红色导师团”,为学生党员解读红色经典;将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党员引入新生党员队伍中,实现新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并成立访学临时党支部、实习团队临时党支部;开展“红色辅导员”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厦门、漳州、翔安等地为外来务工子弟和留守儿童义务开展学习辅导和成长帮扶,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