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商人期盼华丽转身 厦门首富柯希平:是时候再上一个台阶了

23.10.2014  18:18

    新华网福州10月23日电(记者 刘默涵 实习生 刘涛)一直以低调著称的厦门首富柯希平昨日一反常态,在媒体的镁光灯下足足坐了1个小时。这一次,他为的不是自己,而是为厦门民营企业代言发声。柯希平除了是身拥十数亿美元的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还是厦门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

    “厦门的民营企业是时候再上一个台阶了!”柯希平在接受新华网福建频道记者采访时语气平静,但在谈到厦门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之时,言语中多少也流露出一丝期许,一丝忧虑,而这背后是厦门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的困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一些地方民营企业总量占比超过60%,厦门经济却依然保持着外资、国企、民企三足鼎立的局面。”柯希平认为,厦门是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在对台交流领域拥有区位优势,同时政府为了扶持民营经济还出台了一系列“干货”政策,厦门民营经济应该利用好这些优势条件“弯道超车”。

    10月30日,厦门总商会将举办“厦门商会110周年纪念暨厦门首届商人节”活动,柯希平对此充满冀望。

    在柯希平的构想中,通过倡议恢复“商人节”、联合组建“厦民合”等重大项目,提升厦门商界的认同感,厦门总商会未来在协助政策落地、沟通企业意见等工作中将能发挥更好的平台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有利于厦门市民营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助力其在地方经济中占到更大比重。

    专访实录:

    记者:今年厦门总商会为何隆重庆祝商会成立110周年?

    柯希平:厦门民营经济发展较慢,在闽南地区,厦门市民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占比较小。但与厦门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相对的,是厦门商会110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

    厦门商会是福建最早的商会,也是海内外交流非常活跃的地方。厦门市总商会能够走到110周年,这是十分难得的。在上海、广州商会之外,很少有城市商会成立超过100年。

    在110多年的时间里,闽商先贤们已经做的比较好。我们希望借助庆祝商会110年这个机会,向优秀的闽商前辈学习,同时也为厦门民营企业发展鼓一下劲。

    记者:厦门总商会为何倡议重新恢复、设立“商人节”?

    柯希平:十八大后,中央提出鼓励民营经济、混合经济发展,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这表明国家很重视民营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肯定了作为一名商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梦的实现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应营造“尊商重商”的氛围。

    由于少数不法经营和不诚信行为,商人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公众对商人评价不高、信誉不佳。但其实很多问题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一定全部都是商人的责任。商人,也应逐渐得到社会的尊重。

    1946年,厦门市总商会建议设立商人节,得到全国商联会通过,当时商人在社会上是有比较高的地位和影响的。现在重新讨论恢复商人节,就是想要重新恢复商人的社会地位,培养商人的职业自豪感,激励商人更好地为社会为大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