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发力分级诊疗 以后看病不仅不用扎堆还能省钱

11.04.2016  09:51
厦门发力分级诊疗 以后看病不仅不用扎堆还能省钱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4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文 陆军航/图)家住在金湖路的73岁的老钟,患糖尿病已经快15年了,之前为了看病开药,他每次都要到大医院,不腾出半天的时间没法走个来回。“去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我纳入了糖友网,这里由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成团队定期给我复查、调整用药,还教我日常保健,真的方便又有效。”老钟对导报记者说,这一年来,他不仅血糖基本控制住了,连体重也降到了正常范围之内。

  老钟是厦门市推行分级诊疗、实施“三师共管”慢病防控新模式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模式,厦门在全国的医疗领域里声名鹊起,荣获“2015年度中国政府创新奖”。

   分级诊疗 从常见病慢性病抓起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杨叔禹说:“实行慢病分级诊疗的关键就三条:社区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病人乐意去。”从2012年至今,厦门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已经有了3年多的积累。

  从最初的慢性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到后来的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结对子”,再到创建“糖友网”、“高友网”形成“三师共管”的相对成熟模式,厦门并不搞“一刀切”去硬性分流病人,而是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柔性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向基层“双下沉”,以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带动其他常见病、多发病到基层就诊。“目前,全市共有10家三级医院、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分级诊疗改革,共组建近120支三师共管服务团队,共计192万诊疗人次在基层接受了便利、连续、安全的诊疗服务。强化管理签约患者4万余人,纳入常规管理签约患者逾20万人,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杨叔禹说,做好分级诊疗一方面可有效分流三级医院大部分诊断明确、稳定期的门诊患者,缓解“战时状态”;另一方面,基层诊治水平和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也有益于获得病人的信任感。

   纵深推进 基层诊疗服务量提升43.67%

  为什么患者愿意去并留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国山向导报记者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比如一位患者到三级医院门诊就诊个人自付比例为30%,在基层就诊个人只需自付7%。”以糖尿病为例,一名老糖友在社区就诊花费较大医院每月平均可节省236.51元,以此估算,每万名糖尿病病人节省共计约2838.12万元的医疗费用。而且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品种完全和大医院一致,平均拥有品种数大于400种,中药饮片大于150种,一次性处方用量最长可达4-8周,让患者在基层就诊取药更为方便。”徐国山说,大医院提供急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更多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根据对厦门三家主要三甲医院的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慢病为主的普通门诊量(不含外埠病人)平均下降了22.03%,医院门诊接诊压力得到明显缓解;基层诊疗服务量提升了43.67%,群众就医的便捷性明显提高;患者基层就医均次费用较在大医院节省近35%。病种主要监测指标平均控制率从过去的20%左右提升至67%;市民群众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满意度大幅提升,医改的含金量充分得到释放,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数据变化的背后,正是厦门市3年来在分级诊疗上打下的坚实基础。“分级诊疗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向基层大幅度分流,也促使公立大医院自身功能定位的回归。”杨叔禹对导报记者说,所产生发展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倒逼”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已形成了良好的深化医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