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厦门力推城市、社会及产业三大转型

29.05.2015  13:48

  20日至22日,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冒雨检查了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厦门六个区以及厦门火炬高新区等地。厦门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城市、社会、产业三大转型所呈现出的新亮点、新成效,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产业转型

  “芯片”俗称集成电路,被喻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粮食”,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

  “1块钱的芯片,可以带动50块钱的产业链。”业内人士透露。

  今年3月,由全球集成电路巨头台湾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福建省重点项目——联芯集成电路在厦门破土动建。这个投资62亿美元的“巨无霸”,是集成电路价值链核心环节项目,又有世界级制造技术作支撑,科技含量高、产业吸附能力强,将助推厦门完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

  透过这个项目,厦门打造千亿产业链(群)的思路跃然眼前:市委市政府以产业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手段,强化工作班子、产业政策、园区平台、路线图、项目库、招商等“六个要素”配置,认真梳理产业链,重点推进龙头大项目,补足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使得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发展。

  成效正在显现,优势产业开始向厦门聚集。去年,机械、电子两大支柱产业产值32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3%,平板显示产业链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厦门成为国内光电产业、显示产业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之一。厦门生物医药港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1.3%。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创新驱动,是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切入点。厦门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大科技创新载体,实行“产业研究院+产业中试示范基地+产业化基地”的运行模式,有力地消除了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为突破空间资源制约,厦门推出了智慧名城行动,把信息化融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中,以信息化带动“四化”同步发展。随着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软件信息服务业、限额以上网络零售、离岸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新型工业化。

   城市转型

  厦门曾在相关规划中找出了12.4万处差异图斑,从而盘活了5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指标。这两个数字,对寸土寸金的厦门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2013年5月,厦门提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去年,厦门确立了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行动计划;今年,厦门“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

  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厦门按照生态区、产业集聚区、城市生活区等三类主体功能区,对全市空间进行划分,并明确各主体功能区的开发策略,“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按照主体功能、事务责任和财力支出配套的原则,建立符合区、镇、街功能定位和政府部门等各自职能特点的功能差异化综合考核评价方法,实现“干什么就考评什么”。蓝图落实到空间上,厦门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建设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区级中心,拓展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跨岛”的步伐已经迈开。这意味着厦门的规划发展不再单纯以岛内为中心,而是开始向多中心组团的格局转变。从此,过去受限于单中心城市结构而建设滞后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迎来了好时期:轨道交通、翔安机场、海沧新港区和城市快速道路网体系加快规划建设,地铁1号线全面施工、2号线跨海段正式动工、高崎机场T4航站楼建成启用、厦成高速建成通车……大港口、大物流、大路网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也将大大提高城市承载力。

  城市的承载力在增强,宜居度也得到了提升。厦门的城镇化发展摆脱了片面追求规模、空间、数量的做法,逐步向追求公共服务、生活素质和城市文化等内涵转变,大力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环境整治与提升风貌、修复生态、塑造特色、促进发展紧密结合,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社会转型

  针对老百姓的各种宜居需求,厦门推出教育提升工程、医疗康体工程、住房安居工程、便捷交通工程、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工程等,通过行动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2.3万个!这是新增学位的数字。厦门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名校岛外实质办学工作,新建成中小学项目17个。

  18.3万人!这是新增就业人口的数字。厦门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强化信息引导,着力抓好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城市贫困居民等重点就业援助群体的帮扶解困。

  310元!这是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基本养老金的金额。厦门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目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已达2838元,整体水平居全国第四名。

  ……

  一组组数字,勾勒出了居民不断上升的幸福指数。

  收入倍增、文化提升、健康生活,老百姓也有了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

  漫步在曾厝垵的五街十八巷,“小清新”“文艺范”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久前,一场公众咨询会在社区里火热进行,居民们不仅积极为社区改造提出意见,还与城市规划专业人士展开热烈探讨。这个昔日的海岛渔村通过问计于民、自治管理,逐渐转变为人们口中的“中国最文艺渔村”。

  城中村转型升级的曾厝垵模式,是共同缔造的一个缩影。“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近两年来,像曾厝垵这样“美丽蜕变”的社区还有很多——同安、海沧区探索实践以楼宇居民小组、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微治理”形式;同安区新民镇溪林村把村民参与自治的制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编写“微法典”发到每个村民手中;海沧区借力“智慧社区”建设,拓展参与内容和自治事项范围……一批不同类型社区的典型和样板,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

  这样的转型,不仅激活了群众的创造力,构建了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更为建设美丽厦门凝聚了共识、找到了路径。不久前,厦门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同发展,城市与市民共成长,创建与成果共分享。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