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厦门共成长】刘堆来:笔走两岸 墨缘一生
市、区统战部门推荐四十名新阶代表人士共话与厦门共成长的美丽故事!
人物: 刘堆来 (由思明区委统战部推荐)
身份: 厦门闽台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市文联副主席、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厦门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话语: 闽台书画院,是台湾书法团体跟大陆书法团体沟通的桥梁和平台,这个得益于厦门有小三通这条路子,而且得益于厦门是在对台交流的最前沿。
刘堆来家族中有长辈善于写书法,让他在小时候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回忆说,在当时的农村,一根非常差的毛笔都是宝贝。长辈给他毛笔,叫他在砖上蘸水写字,水干了再写,干了再写,一直在砖上重叠地写,刘堆来就这样与书法结了缘。
到了中学阶段,刘堆来有个同学家里有本小小的字帖。这本薄薄的字帖,刘堆来视若珍宝。他借来字帖,把字帖盖在毛边纸上面,描下每个字的外形。这是刘堆来学习书法的第一本字帖。
工作后,当美术教师,合办广告公司,创办闽台书画院……尽管刘堆来的工作不断变化,他却从未中断书法这个爱好。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与书法的缘分越来越深,“很多事情自然而然让你进入了相应的角色。”刘堆来这么描述。
当美术教师是刘堆来的第一份工作,当时的他同时负责所在学校的宣传工作。有人来参观,他为学校写标语;受政府之托,他会帮忙写些内容。刘堆来与书法的接触面因此越来越广。
1984年,刘堆来第一次来厦门经商。喜爱书法的他,印象最深的是厦门大街上的招牌字。当时很多招牌由厦门老艺术家书写,字形漂亮,制作精良。刘堆来吃惊之余,有了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又变成他追求的目标,“像这些老艺术家这样,在某条街的某个店面写上‘刘堆来’这个名字。”
刘堆来经商的内容是跟朋友一起合办广告公司。当时没有电脑,美术字、书法各种字体等等都是手写。他们租了个简单的地方,白天制作、工作、设计,而晚上,在厦门有家的可以回去,外地来的刘堆来却只能在公司睡地板。他买了很多方便面,捣碎了,开水一冲,就是一餐。这段苦日子,刘堆来印象很深,“有时候晚上自己一个人,特别是碰到刮风下雨,就想到家里不知道怎么样了,那种心情不是滋味。”
无论生活多艰辛,刘堆来从未放弃书法。他也意识到,“爱好是无论如何都丢不掉的”。2005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刘堆来正式成立闽台书画院,将工作重心投入到书法的创作、书法活动的策划与推广上。
刘堆来说,闽台书画院的成立得益于当时厦门的条件得天独厚,“改革开放政策下,厦门有小三通这条路子,也处在对台交流的最前沿。”在闽台书画院成立之初,定位就是专门从事两岸书法艺术交流,致力成为台湾书法团体跟大陆书法团体沟通的桥梁和平台。
也是这样不忘初心的坚持,闽台书画院成果丰厚。书院成立到现在,与台湾22个县市的书法团体建立了良性合作关系,策划承办的共计有上千次两岸书法交流活动。连续14年在金门县举办“两岸三地书法展”,连续11年举办影响力位居全球前列的“海峡两岸汉字节”,连续6年、先后使用300多个版面介绍台湾书法相关群体和活动的《书法导报》“海峡之窗”专版……闽台书画院承办的两岸书法交流活动越办越多,也越办越出色。
除了两岸书法交流活动,闽台书画院也非常重视青少年交流。青少年书法比赛、海峡两岸青少年书法夏令营、大陆小朋友到台湾送福写春联活动……活动众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到台湾送福写春联的活动,每年中央电视台都会报道。到现在,央视报道闽台书画院相关活动已经高达四十几次,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
目前厦门的书法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15年,闽台书画院承办中央电视台万福送万家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节目,组织五百个青少年在厦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共同书写万“福”送台湾同胞,获多家媒体报道。
刘堆来倡导文化惠民活动,鼓励书法家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为老百姓写春联,创作书法作品。每年,南普陀都会举行“慈悲心·翰墨情——厦门书法慈善行活动”,今年征集到600多幅作品,卖出260多万,慰问了厦门660个贫困家庭,80个困难学生,慰问了5300个环卫工人。慈善活动不仅在厦门举办,而且沿着“一带一路”做到了东南亚。去年,在菲律宾举办了一场书法义卖活动,作品义卖了400多万菲币(相当于50万人民币),捐赠了菲律宾5个校舍。菲律宾总统专门写了感谢信,感谢厦门书法家的爱心和善行。
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刘堆来跟党外知识联谊会建立了紧密联系。每年举办一次给党外知识分子写春联的活动,举办厦门市党外知识分子书画展等活动等,都取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活动,努力将更多的新阶人士团结起来,让新联会成为交流的平台。
(宋翔宇、邓珠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