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好学校:厦门公园小学用闽南文化熏陶孩子

26.10.2014  12:18

  公园小学是厦门市最早建校的几所小学之一,它的发展也牢牢地依附于厦门这片土地。学校的发展理念是:“开发校本课程,传承闽南文化”,给孩子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让淳朴的闽南民风熏陶着孩子们的成长。

   校本课学闽南文化

  公园小学孩子们的书包里比其他小朋友多了本书。这本书让他们爱不释手,因为这是学校和厦门大学周长辑老师特地为孩子们写的教材——《公园小学常用闽南语使用指南》。在公园小学具有闽南风格的建筑、随处可以听到的闽南乡音,闽南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

  以“弘扬闽南文化,构建多学科渗透体系”为专题的校本课程,作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支撑起了孩子们学习闽南语的框架。三年级开设陶笛课,教师队伍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古埙第三代传承人赵亮及其团;剪纸艺术家刘进才每周都会给四年级的学生上一次剪纸艺术课;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公园小学常用闽南语使用指南》……闽南文化渗透到了美术、音乐、体育、综合实践、品生、品社及班队主题会等各个领域。在公园小学的校园里,你经常会听到经典的“天黑黑”,看到熟悉的扔沙包以及几个调皮的小孩在路边“答嘴鼓”,处处是闽南的“古早味”。经过6年闽南文化的熏陶,公园小学几乎所有孩子都能说一口流利闽南话,唱几首熟悉的闽南歌谣,侃几句闽南歌曲艺术,玩几个传统的闽南游戏……

   闽南艺术进校园

  文化唱戏,艺术搭台,走向大世界。借着闽南文化这股清风,公园小学成为福建省首个小学生歌仔戏传承学校,培养了大批“小票友”,并将“歌仔戏”打造成学校精品项目。学校拟成立厦门市首个儿童戏剧团——公园小学红领巾歌仔戏团,全面培养歌仔戏人才。学校编演的载歌载舞的民间小戏《小放牛》在厦门市马拉松拉拉操比赛的表演中被评为“最佳表演奖”,这部作品还走进了宝岛台湾,在金门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在闽南之声的广播栏目中,孩子们当起了闽南文化的传播大使,传唱闽南童谣、表演答嘴鼓、说闽南传说,推广闽南文化。学校还成功举办了首期“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夏令营;还有一批优秀的小营员代表厦门市赴金门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的骄人成绩。

  公园小学扎根于闽南文化,让孩子们走向了一个多彩的世界。

   学生有强健的体魄

  除了特色的闽南文化外,公园小学还是福建省10所“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中唯一的一所厦门学校。用文化来渲染情操,用体育来强健体魄。公园小学将体教结合进行得有声有色。

  游泳是公园小学的龙头项目,2000年至今,学校连续十一届夺得福建省游泳传统学校比赛男女团体总分冠军,并在厦门仅有的三次小学生游泳锦标赛,夺得全部的团体冠军。在2013年全国少儿游泳赛中,公园小学夺得49个单项冠军,27个单项亚军以及20个单项季军,还包揽了这三个组别12项接力的全部冠军。2004年代表出征“德国国际青少年游泳邀请赛”的 4名市少体校队员,以4金2银3铜的优异成绩凯旋而归,为厦门市赢得了荣誉。 公园小学以游泳为点,向涉水项目铺开的体育特长项目开展,摸索出了一条福建省绝无仅有的链条式体育发展模式,也是学校体育特长校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