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厦门乡村打造凤梨酥观光工厂:找回闽南古早味
从中秋到国庆黄金周,台商黄来裕以凤梨作为头像的微信号,几乎每天都要贴上好几张照片,展示位于厦门院前社凤梨酥观光工厂游客盈门的场景。
在大陆投资制造业多年的黄来裕,选择厦门海沧的乡村打造凤梨酥观光工厂,开拓观光旅游的新领域。他4日对中新社记者说,这一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出生于台湾中部乡村的黄来裕,凤梨酥是他记忆中的闽南民众共同记忆的“古早味”。而海沧青礁村院前社,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有很深的两岸缘。
青礁村是“开台圣王”颜思齐的祖籍地,而且院前社还正对着在台湾有500多万信众的保生大帝祖庙。
今年,院前社还被列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载体之一,大陆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亲自为此揭牌。就在今年6月凤梨酥观光工厂开业不久,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也来到这里,还品尝了黄来裕亲手制作的凤梨酥。
黄来裕做出选择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大陆游客每年在台湾对凤梨酥“买买买”的巨大热情。这让他灵机一动,“厦门和台湾水土相近,为什么不在这里种凤梨,卖凤梨酥呢”。
想到就做,在院前社村民的济生缘合作社和合作社领头人陈俊雄的支持下,双方立刻开始合股打造观光工厂,并初具规模。
“这里的人都很实在,直爽,我们都有闽南人的性格,合作的很愉快。”黄来裕说。
从观光角度出发,黄来裕将自己的新事业设计为前店中厂后园。游客一进门,就可以在数百平米的体验区品尝凤梨酥,或者在黄来裕的指导下,自己制作凤梨酥。而凤梨酥的制造工厂则设在体验区一侧,透过玻璃,游客可以看到从熬制馅料到制作凤梨酥再到凤梨酥装盒的全过程。
黄来裕雇来的工人都是本村的年轻人,“共同发展嘛”。巡视在生产线,黄来裕不时要向年轻人传授自己积累多年的技术。
他说,制作凤梨酥,最难的还是熬制馅料,一个一斤多重的凤梨,要“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熬煮,水分控制和火候是关键”。
开业几个月了,黄来裕手机上存得最多的照片是孩子们来观光工厂的场景。“每到周末都有很多孩子来”,黄来裕说,每次给孩子们“上课”,指导他们用心型的模具,制作出“爱心凤梨酥”,都让他感到温暖。
再往外,就是黄来裕的种植园了。在一个个低矮的圆形小土丘上,凤梨一圈圈成向心种植,这些都是黄来裕精心挑选的品种。葱茏的绿意宛如花园,可以让从城市来到这里的游客顿时体验到乡村野趣。黄来裕计划未来还要种上牛樟芝、香水柠檬、兰花等,“把台湾能够用于观光的,都引进来”。(完)
记者 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