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院:幻灭的“借精生子”发财梦

13.10.2014  09:56
  “本人是32岁贵妇李萍,楚楚动人,因台湾丈夫生育缺陷,特回大陆寻找健康品正之男士,圆我做母亲的梦,酬劳20万元至百万元再议”。2013年初,这条荒唐的消息被QQ软件、语音电话广泛散布。数月之间,这位自称“李萍”的“贵妇”与上百位网友交谈,电话联系不下百人次。面对物质兼生理的双重诱惑,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火眼金睛,很多人迷失在网络空间和语音电话虚拟的温柔乡中不能自拔,最终钱财被骗,损失惨重。

  2014年8月,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典型的以虚构“借精生子”、“中奖”信息为诱饵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此案涉及多省市数十位受害人,涉案金额巨大。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贵妇”竟是一名年逾四旬的无业农妇。惨痛的教训再次警示世人: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突如其来的诱惑一定要擦亮眼、戒贪心,警惕“馅饼”最终变“陷阱”。

  1

   天降“借精生子”美事

  乐煞无知男人

  老刘是一名年近60岁的普通农民,常年在家务农,对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对网络空间的认知。2013年4月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名叫李萍的陌生女人打来的重金求子的电话。面对对方提出的巨额回报,老刘的心怦怦直跳——对他而言,50万元那就是天文数字!

  冷静下来,老刘心中虽有疑惑,却还是无法抵御如此巨大的诱惑,决定一试。一夜难眠,第二天一早,难掩激情与兴奋的老刘,几乎是用颤抖的手回拨了“李萍”所留的联系电话。电话里仍是昨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彬彬有礼、平缓婉转的女声,一位美貌高雅的贵妇俨然就在他的面前,老刘的心完全沉醉了,脑海中几乎一片空白。

  双方交谈后,“李萍”对老刘的身体等情况十分满意,便约定了见面的时间,老刘心中乐开了花。但是“李萍”话锋一转,要求老刘先支付300元的诚信金,用以表明老刘对“借精生子”一事的诚心,“李萍”还十分认真地告诉他,因生子事宜需要律师介入并公证其效力,老刘还需另支付2500元的律师公证费。

  听说要先付近3000元,老刘有些犹豫——还没有实际拿到一分钱,自己就要先掏腰包,怎么可能?但他转念一想,生子成功后50万元的巨款便落入腰包,付出一些前期费用也值得啊!他很快同意了“李萍”的要求,马上转账支付了这笔钱款。

  满以为付了“诚信金”和律师费就可以和贵妇同床共枕,并可以马上拿到滚烫的50万元,可是,事情并非如老刘所想的那么顺利,此后“李萍”又以需要公证手续费、台币与人民币换币费、生子罚金等多种理由,在十几天的时间内要求老刘陆续转款共计6万余元。

  每付一次款,老刘的期许就增加一分,而“李萍”却跟他玩起了温水煮青蛙的游戏。老刘也曾一度质疑“李萍”的真伪,但是“李萍”凭借她的花言巧语和无数次对巨额奖金的承诺,一次一次赢得了老刘的信任,让他对那笔50万元的金灿灿的欲望之火始终冉冉升腾。可他哪里知道,自己的每一次汇钱都在向贪婪挖掘的陷阱中央迈进,并且已被诈骗的绳索一步步套牢。

  半个月下来,近10万元的付出几乎已经让老刘倾其所有,而这些钱是一个农民多年省吃俭用才积攒起来的。但为了拿到巨额奖金,老刘还是狠狠心将仅剩的近3万元支付给了“李萍”。反正事成之后还是可以回本的——没有退路的老刘只能不断自我安慰。此时的他已经变得十分焦躁,惶惶不安,做梦都在盼望和“李萍”立马见面。

  老刘的梦想如同脑海中对贵妇的描摹一样丰满,然而现实却是如此骨感。当他的钱款灯枯油尽,再也无法支付剩余费用后,“李萍”这个他从未谋面的贵妇居然突然消失了。老刘的梦想瞬间坍塌了。手机是老刘与“李萍”之间唯一的联系方式,他无数次拨打“李萍”的电话,但是它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且此后再也没有开机,老刘再也联系不上这个让他魂牵梦绕月余的女人。

  素未谋面便稀里糊涂地给了别人巨款,“借精生子”的发财梦破灭了,老刘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他不仅承受着钱财打水漂的痛苦,更要经历精神上的煎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报警。令人咋舌的是,老刘之前居然有过几乎同出一辙的受骗遭遇,同样因此钱财被骗,深陷痛苦,真是无语至极。

  山东小伙小王虽然与老刘相隔千里,但是却与老刘有着相似的遭遇。2013年3月,小王同样接到贵妇“李萍”的电话,对方承诺只要见面满意,就支付小王20万元奖金。为了抓住这一发财的机会,小王同样按“李萍”的要求,先后以支付诚意金、律师费等事由,转款8万余元到“李萍”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期奇迹早日降临。

  双方约定见面的时间快到了,“李萍”说她到了济南,但因晕机还需在当地修养几天,小王很激动,他相信自己还年轻,这样的身体情况对方应该会满意,奖金到手势在必得。小王满怀希望地焦急等待着从济南前来的“李萍”,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李萍”在打电话说快到了之后,就突然消失了,手机也停机了。

  这对小王而言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他逐步梳理之前与“李萍”的对话,才慢慢发现原来“李萍”曾经有那么多听起来荒唐甚至有些可笑的说法,而自己当时都沉浸在“借精生子”的发财梦中,真可谓是“当局者迷”。悔恨万分的小王也只得向公安机关报案。

  2

  频推“中奖兑现”信息 忙坏贪利之士

  在新疆工作的老周,退休后原有的平静生活,被2013年5月的一个陌生电话彻底打破,从此他便陷入了犯罪分子精心布下的“中奖”骗局。一个自称万通集团工作人员的女子,诚恳地通知老周中奖的消息。老周不敢相信,毕竟媒体整天宣传电信诈骗,这很可能是个诈骗电话。但是,心有所动的老周又不断反问自己,人生活在社会上总不可能对谁都不信任吧,“也许自己真的中奖了,试试看,不行就不理她”,老周没有抵过奖金的诱惑,还是最终回拨了这个让他毕生难忘的电话。

  电话中,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自报家门:“这里是香港万通集团兑奖处。” “你们搞什么兑奖?”“厦门分公司30年庆典全国手机摇奖兑奖。”老周报上自己的手机号码,对方热情帮他查询,很快证实了老周中奖现金98000元的事实。老周为试探虚实,当即义正辞严地说:“你们是骗人的吧?”没想到对方很平静,耐心解释道,“中央电视台也播出了我们的活动广告,您可以查看。”老周这次是彻底相信了,没想到幸运女神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平白无故赚了近十万。老周为了顺利兑出奖金,立即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同时拨打了对方提供的银行电话。

  很快,“银行”也告知老周确实已经中奖,刚才万通集团也打来一张98000元的支票,可以马上兑奖,不过要先交540元的手续费。老周赶忙向指定账户支付了手续费。第二天一早,自称银行科长的一位男子让老周联系“厦门市公证处”,又是一番所谓的电脑查询,对方又肯定了老周中奖的事实,但是提出老周需要交980元的公证费。老周狠狠心付了款,心想这次该兑奖了吧,可是去银行一查,自己的账户内还是没钱。

  老周有些困惑,回拨了“银行”电话,“银行”又表示为了保障奖金支付安全,让老周再交5000元的押金。老周这次生气了,“你们是骗人的吧?”对方口气居然也很强硬,“我们是国家单位,怎么可能骗你呢?你的押金是预交,我们是要还给你的。”老周再次相信了,就这样对方此后一次次以地税费、国税费、违约金、海关税、罚金等理由,多次让老周转款共计97000余元。老周做梦也没有想到,为了拿到98000元的奖金,他自己居然会陆陆续续向对方支付了近乎等额的虚假费用。骗局终归是会被识破的,可惜这场骗局是在老周已被骗巨额钱款后才告终。此后,老周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他的银行卡内当然也从未出现过所谓的奖金。

  老周的遭遇正是“李萍”精心设置的另一个陷阱。 “李萍”在以“借精生子”噱头骗人钱财的同时,还不忘谋划其他生财之道,她又编造了“中奖”的骗局,化身成为香港万通集团厦门分公司工作人员,随机对外拨打先前从网上购买的电话号码或发送短信:“恭喜你,我们公司成立30周年庆典的全国手机摇奖活动中,你中了二等奖,奖金为98000元”,以此下套骗取钱财。

  其实不只是老周,河南、山西、天津、湖北等地的很多受害人都被上述雷同的“中奖”消息所骗。让人更为惋惜的是,有些受害人在被骗后,并没有选择马上报警,而是为保颜面而缄默,殊不知这不但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而且因未能及时制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导致了更多的受害人接连被骗。

  3

  贵妇“庐山真容”显现 竟是无业农妇

  凭借上述事先设计好的“借精生子”和“中奖”桥段,完成这样一场涉猎广、化身多的诈骗布局,看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难道是诈骗团伙作案?本案犯罪人员的归案为我们逐渐揭开了谜底。但真相却让人瞠目结舌,原来这一切的骗局都是45岁的无业妇女刘阿凤所为。刘阿凤究竟是何许人?她又是如何一人操纵所有骗局的呢?

  原来,刘阿凤本是福建省安溪县的一名普通农妇,丈夫因车祸去世后,独自支撑家庭。看到周围的人生活风生水起,刘阿凤越来越不甘于做一个生活拮据的平庸女人。为了寻求快速生财之道,她学会了上网。一天,刘阿凤在与他人网聊时,获得了一个她认为千载难逢的生财途径,即以“借精生子”为由骗人钱财。心中只想快速生财的她没有过多迟疑,便决定实施诈骗。“每天只需打几个电话、陪人聊会天就可以赚到钱,这是多么简单的赚钱方法”。此时的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快点发财,其他的无所谓。

  从2013年3月开始,刘阿凤按照从网上购买的“借精生子”诈骗桥段,开始准备作案工具。为使诈骗能够得逞,她上网买了20部带有变声功能的手机、多张伪造的他人银行卡及一部专门用于上网诈骗的二手电脑。后刘阿凤在网上不断搜索手机号码段,并将这些号码段随意组合拨打机主电话或发送短信,散布“重金生子”的消息。

  她就是靠着这些作案手段,利用网络、电信的虚拟世界,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位楚楚动人、充满诱惑力的32岁贵妇。刘阿凤清楚诈骗作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被警方发现,于是她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快速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又想出了利用“中奖”消息诈骗这个常在电视里看到的情节。

  为了把“中奖”过程演得更加逼真,刘阿凤设计了多个中奖过程中可以骗钱的阶段,如银行、税务、海关等等,只要是可以收钱的国家单位她都不会放过。为了更加逼真,她甚至连税收比例都熟记在心,并充分利用变声装置,将自己的声音变得忽男忽女、忽老忽少,冒充多家国家机关的不同性别工作人员,对外实施诈骗。

  同时,为了保证与不同进度的受害人聊天不穿帮,也为了利于统计自己的诈骗所得,刘阿凤还针对每个受害人的被骗进程制作了专门的记录本。每当受害人上当受骗后,刘阿凤便会向对方提供其持有的银行卡号,让受害人转款。得手后,刘阿凤亲自前往取款机将钱款取出。在这3个月短短的时间内,基于“能骗就骗,不能骗就躲”的想法,刘阿凤利用上述诈骗手法,频繁更换收款银行卡号,骗得受害人钱款共计30余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当刘阿凤初尝诈骗的甜头,准备继续拓展自己的“发财”事业之时,追踪多时的公安机关迅速出击,将正在家中作案的刘阿凤抓获归案。

  4

  骗局“一蔓双瓜”并生 祸起“天降馅饼

  公安机关抓捕刘阿凤之时,为逃避刑责,她将作案使用的20部手机打包后丢下了楼,并将部分记录本撕碎后冲入马桶。她自以为毁灭了罪证,即使被抓也不会怎样。没想到公安机关早有准备,刘阿凤丢下楼的手机后来被全部查获归案,她用于诈骗的部分银行卡一并被扣缴。

  从事后公安机关调取的涉案诈骗手机通话记录来看,刘阿凤为了实现诈骗目的,对受害人采取了多方撒网的不特定通联手段,有的受害人甚至在1天内就与刘阿凤通话18次之多。此外,调取到的涉案网聊诈骗记录也有400多页。本案受害人所涉地域广泛,从山西到山东,从湖南到新疆,只要是对刘阿凤聊天信息感兴趣的,或者刘阿凤能够将号码段组合拨打的对象,她都不会放过。在这样疯狂的连续作案下,刘阿凤给数十名受害人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也让自己的犯罪行为一发不可回头。

  面对众多受害人的报案材料、公安机关调取的银行转账凭证、电话通话记录、取款监控录像等大量证据,百般狡辩的刘阿凤最终选择了认罪服法,其对全案诈骗事实供认不讳。2014年8月,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终审判决,认定刘阿凤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零九个月。

  在虚拟世界的诈骗犯罪中,施骗者和受骗者从来都是一根蔓上的两个瓜,而骗局能够上演的根源就是贪婪和私欲。刘阿凤为了一时贪欲,让自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受害人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痛苦,最终尝到了刑罚的苦果。而那些希望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的人们,何尝不应从类似的案件中吸取教训,切莫再因利误入骗局,重蹈钱财尽失的覆辙。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