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考中招方案公布 定向生首次向民办校"开闸"
从今年起,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等4校的定向生指标将分配到片区内初中学校,也就是说,今年民办校有三年正式学籍的学生也能报考这4所名校的定向生!
昨天,厦门市教育局公布2015年中考中招方案,其他几处调整的有:体育中考和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考试时间都比以往提前一周左右;明年体育中考的项目和分值都会做出调整;“借读生”的概念彻底退出中招文件;省市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不再享受“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厦门中考统一报名时间为3月11日至17日,因特殊原因错过报名的,可于4月28日至29日补报。
体育中考
明年体育中考项目、分值都要变
去年,为了“确保能让学校把体育课上到最后一刻”,体育中考被推迟了2个月才进行,但这样一来,导致了一些学校的体育中考和小中考在时间上出现交叉。所以今年,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考试和体育中考都比以往提前了一周,分别安排在5月9日至10日和5月12日至21日进行。
市教育局表示,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今后厦门中招考试的科目、成绩、评价办法也会发生变化,但今年力求稳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明年的中考体育项目、分值一定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今年的初二学生将遭遇体育中考的改革。
改革的原因是,目前厦门体育中考的项目比较单一,比如长跑、仰卧起坐等都主要考身体素质,而关于体育技能方面的考查很少,例如球类和课标要求的所有体育项目,这些厦门学生都接触得比较少,从而导致了目前初中甚至是小学阶段体育应试倾向明显。据了解,市教育局体卫处正在做这一方案改革的论证,并将提早公布。
市教育局透露,厦门中考中招的改革对于等级分数的应用也要进行论证调整,所以明年地理、生物是否会按照等级来录取,还是参照上海、浙江的方案量化成分数,这都还要进行调研。
照顾录取
省、市级三好生不再“优先录取”
在录取批次方面,今年安排在第一批次录取的高中普通生只包括现有的15所省一级达标高中,市教育局解释,虽然目前厦门三中、海沧中学、灌口中学这3所学校已经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但由于目前正式的文件尚未下达,所以这3所高中今年仍安排在第二批次录取。至于明年是否会调整,则要征求各区各校意见再做决定。
在照顾录取方面,从今年起,省、市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不再享受“同等条件优先录取”。此外,本届初三学生在初一时所获体育或其他竞赛奖项也将被纳入享受“3分照顾,择优录取”的范畴,而在往年,只有初二、初三阶段的获奖情况才具备照顾录取或择优录取资格。
在录取事项方面,今年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若要到其他地市就读高中,须参加当地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经设区市中招机构办理录取手续,才能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及注册电子学籍。
市教育局提醒,以往已被厦门职高录取的考生,可以放弃厦门录取到外地市申请普高就读,但去年启动了全国统一学籍管理系统,再根据福建省的学籍管理条例,今后若有考生放弃厦门录取,将不会被“放行”。
定向生
定向生指标分配到片区内民办校
今年厦门中考中招方案的最大变化,就是首次将定向生指标分配到片区内民办校。
所谓定向生,是指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这4所优质校,要从高中普通生中划出一定名额,作为“定向生”指标,这些指标将被直接投放到区域内的初中校,每所初中校按照学生比例获得定向生名额。一般情况下,定向生的录取分数线会低于普通生。
今年,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四校的定向生占招生名额的比例都是55%,与去年一致,但和往年不同的是,这一指标今年将被分配到片区内初中校,包括民办初中校。
市教育局说,当初定向生的出台主要是为了遏制择校现象,因此只有无借读史的初三毕业生才能报考定向生。所以今年,民办校学生若要报考定向生也必须有三年正式学籍,也就是说,民办校接收的转学生不能报考定向生。
今年定向生投档分最多可降至招生学校的普通生最低投档线下55分,定向生招生计划未完成的,不再补录。
借读生
“借读生”从中招方案中消失
“借读生”这一名词,在今年的整个中考中招方案中彻底消失。用教育局的话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借读”这个概念,所以作为规范性文件从此不再体现,但由于借读生目前在厦门还客观存在,因此也有适用于这类学生的一系列规定。
市教育局介绍,本市户籍的借读生需在学籍校报名,这部分学生只能报考普通高中的普通生和职业类学校,不能报考定向生;非本市户籍的借读生在借读校报名,只能报考职业类高中和中外合作班。
而外地来厦的借读生若报名参加厦门中考,不能再报名参加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集美中学的中外合作班和集美中学的普通班面向本省其他地市招生。
此外,作为过渡,今年非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报考厦门普通高中普通生(含定向生),应具有厦门市初中学校正式学籍且在学籍所在校有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学习经历,在报名时应提供父(母)近两年在厦务工、居住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合法有效证明。过渡之后,这两个年限要求到明年都将变为“三年”。(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