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绿色发展朋友圈"越来越大

28.06.2016  23:47
  

  核\心\提\示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生态文明已然成为厦门强大的竞争力。一方面源自厦门的天生丽质,另一方面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绿色”先行。近年来,厦门积极构建“5+3+10”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突出发展质量效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绿色发展,“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厦门日报讯(记者刘艳)发展经济时,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城市的环境。在厦门,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

  厦门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如今,厦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绿色发展朋友圈”,它们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推动经济向绿色发展。数字显示,2015年厦门单位GDP能耗0.437吨标准煤/万元,比2014年下降8.33%。

  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

  转型前公司每年产值2000万元,现在每年产值近一个亿——蓝保(厦门)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奋勇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了。

  这家传统企业,最开始只是想处理自己公司的废渣,后来主动转型,加大技术研发,走上循环经济之路,目前一年可回收5.5万吨含铁酸洗废液、含铝废料,企业产值也节节攀升。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抓手,厦门加强传统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发挥创新驱动带来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2015年厦门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5.9%,比上年增长11.6%。

  绿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一方面,运用先进的前沿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厦门在绿色经济的道路上两条腿走路,“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国内第一台纯电动太阳能医疗车、第一台纯锂电太阳能游艇……作为一家新能源公司,华锂能源有限公司倚重技术,创新驱动,屡屡在业界开创先河,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华电厦门集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是我国五家国有独资发电企业集团之一——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厦投资的新能源项目,这是福建省首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计划10月份建成,今年年底投产,能源利用率能从传统的40%,提升至75%-80%,做到“增量不增污、低碳减排”。

  在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这样的绿色企业还有不少。 2015年6月,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专家评审,获得批准,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节能是关键。当前,厦门正实施节能技术产业化工程。2015年,厦门共立项支持节能科技项目29项,重点开展了“大功率LED模组化照明关键技术攻关”、“新能源汽车专用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开发”、“智能液晶电视/背光模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4项重大节能科技项目。

  用“绿色指挥棒”引领产业升级

  走绿色发展道路,就要挥动导向明确的“绿色指挥棒”,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的行为说“”。近年来,厦门用“绿色指挥棒”引领产业升级,让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获得双赢。

  厦门坚决去除高污染、高耗能的过剩产能和落后技术、产品,全面实施能效提升工程,推进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建设,实现产业向绿色生态转型。

  2015年,厦门淘汰了一些石化和钢铁企业。记者了解到,这些企业共有13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考虑到城市的生态环境,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厦门果断放弃了。

  此外,厦门在工业区统一规划建设集中供热(冷),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集中处理“三废”,集中原材料配送,集中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5年厦门万元生产总值耗电、耗水分别下降4.5%和3.6%,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专家点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胜辉:“十三五”,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引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质升级。在绿色经济方面,厦门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厦门要抓住“绿色机遇”,可在大气治理、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领域,继续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