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在厦门“上班”的机器人: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
近日,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阿尔法围棋)与韩国著名围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仍在继续,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话题引发持续讨论。前几天,天虹商场一位机器人服务员全新上岗,经本报报道后,也引起不少读者的兴趣。其实,在厦门,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机器人。它们有的出入火场当消防员,有的钻入管道当清道夫,有的在家里当保洁员,有的能传菜……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当得保姆,做得消防。它们用“勤劳”和“智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全、便利和快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机器人吧。
【它们任劳任怨】
传菜机器人
能走到指定餐桌,还会说“请慢用”
上班地点:南山路某西北菜餐厅
“这是您要的菜,请慢用。”在位于湖里南山路的一家西北菜餐厅内,说这话的不是服务员,而是两个模样可爱的传菜机器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它们清楚地知道要把哪道菜送到哪个餐桌,不断地穿梭于餐桌之间,精准地运送菜品。
记者在餐厅内看到,厨师每做完一道菜,服务员便把菜放到机器人的托盘上,然后,用遥控器按下一个数字,机器人就会沿着一条磁感应轨道走到指定的餐桌旁,送完菜后,机器人会提醒客人摸摸它的头部感应器,以帮助它继续前进。当机器人被人挡住时,它马上会发出语音提示“您挡住我的行走路线了”,并减速,直至障碍排除。据介绍,传菜机器人能够给餐厅带来不少人气,也能节省人力。
扫地机器人
能探测污垢还会自动返回充电
上班地点:许多家庭
扫地机器人已进入不少市民的家中。它的内部配备了驱动轮、毛刷、滤网等部件,只要一按键,机器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在客厅、卧室等平坦的地方来回打扫,一旦完成扫地任务,它会自动返回电源处,为自己充电。大多数扫地机器人都具备污垢探测功能,它们有着一双锐利的“眼睛”,一旦哪个区域比较脏,就会重点清扫这一区域;它们身材娇小,可钻入、绕过家具或其他障碍物,进行清扫;如果遇到楼梯、台阶等有落差的地方,扫地机器人会自动“刹车”、调头,避免从高处坠落。扫地机器人的售价普遍在一两千元,并不昂贵。
【它们排危解难】
灭火机器人
人进不去的危险区域就靠它往里冲
上班地点:厦门消防部门
2015年2月的一天,环岛干道金山寨隧道内,一辆汽车撞上隧道墙壁,冒烟起火。隧道内空间相对封闭,起火地点的温度非常高,且黑烟滚滚,能见度极低。能够进入起火核心区域的“秘密武器”登场——“路虎60雪炮机器人”。这台红色的机器人有一人多高,履带底盘上,架着一个类似飞机引擎式的“圆筒”,机器人“屁股”后面还连着几根供水管,360个喷头将水雾化,隧道内顿时“烟消云散”。据消防员介绍,这台机器人可以上山下水爬楼梯,不仅隧道火灾可以先行进入现场,一些特殊火灾如化工、油库失火等超高温和含氧量较低的情况,它也能一展身手。
【排爆机器人】
长得“萌萌哒” 却做着最危险的事
上班地点:厦门公安部门和武警厦门支队
在警用领域,还有一群以勇猛著称的机器人——排爆机器人。别看它们外表萌萌的像“瓦力”,做的可是最危险的事——代替排爆人员搬运、转移爆炸可疑物品及其他有害危险品;代替排爆人员使用爆炸物销毁器销毁炸弹。据了解,厦门公安部门和武警厦门支队均配备有排爆机器人,且参与过多次实战。
排爆机器人特殊的结构设计,让它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环境灵巧地行进,能爬上楼梯,能通过障碍。它的机械手臂不仅能够抓取爆炸物,还能携带摄像头和武器,进行搜索和攻击。
【它们技能高超】
管道检测机器人
地下管网多复杂它都能“一目了然”
上班地点:厦门水务部门
市政污水管道堵塞了,工人下不去,怎么办?机器人来帮忙!在厦门水务集团,配备有管道内窥摄像检测设备,业内也称其为管道检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配备自动检测摄像机,可钻入地下管道,对管道情况进行多种目的的了解,包括排水管道竣工验收、管线交接检查、管网普查、管线调查、定期检测、工程抢修配套等,使地下管网一目了然。检测过程中通常能够得到的信息有管道内部影像资料、检测管道的长度、缺陷的位置距离、管道的坡度等。检测项目除了能够提供视频录像以外,还将提供行业内最专业的评估报告。
【电工机器人】
“火眼金睛”巡检线路还能自动灭火
上班地点:厦门电力部门
在电力部门保障供电线路正常运转的日常工作中,机器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翔安隧道的电缆通道内,有着我省首个轨道式电缆隧道巡检机器人。安装了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的机器人,悬挂在隧道上,在沿线前进的过程中实时获取隧道内的视频图像和红外热成像图像,并传送到输电线路监控中心,实现远程自动巡检。同时,它还可以监测隧道内有害气体和可燃气体的含量数据,并携带灭火弹,在隧道出现火警信号时自动行至起火点协助扑灭火源。
输电架空线路巡检机器人则主要用于架空线路的巡视和缠绕处理,身上安装有摄像头,方便地面工作人员遥控操作其在线路上行走,并了解架空线路的情况和线路通道情况。它身上还安装有一套可以剪除异物的剪刀,地面工作人员可以遥控机器人剪除缠绕物。(记者 吴海奎 李沛)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