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上市公司爱"理财" 一是"不差钱"二是为保值

05.01.2015  21:18

    春节前是不少企业回笼资金的时期,但眼下,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厦门上市公司却出手“大方”,频频购买理财产品。对此,有专家分析称,部分厦门上市公司“不差钱”,若购买理财产品未影响其正常业务,当无可厚非。

    频买理财产品

    日前,厦门港务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兴业银行厦门分行签订协议,出资5000万元认购兴业银行理财产品,理财期限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4.40%。实际上,记者梳理该上市公司的公告发现,在此前的12个月,厦门港务已累计购买理财产品总额2.92亿元。

    无独有偶,当前热衷购买理财产品的厦门上市公司还有不少。去年12月25日,厦门蒙发利发布公告,公司与厦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拟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超募资金8.5亿元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而去年12月24日,厦门金达威发公告称,公司近日与厦门农商银行签订理财产品协议,使用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而去年6月,厦门金达威也曾花50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

    稍早之前,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决定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保本型理财产品,单项理财产品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自2014年初以来,多家厦门及福建上市公司已花费巨资购买理财产品。据公开数据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金龙汽车购买理财产品的累计发生金额已达28亿元,并因此受到外界瞩目。

    至少可以保本

    眼下恰逢春节前,是公司回收资金的时机,为何却有厦门上市公司选在此时去花钱购买理财产品?“当前投资理财产品的,多数是企业‘不差钱’,账目较好。”厦门大学金融系副教授陈善昂说,如果上市公司“差钱”,估计没心思理财。

    以厦门金达威为例,据该公司发布的三季报,其去年1月-9月实现营业收入5.92亿元,同比增长23.5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125.72%。预计2014全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5%—115%。对此,金达威也表示:“通过进行适度的低风险短期保本理财,对闲置自有资金适时进行现金管理,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