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七夕登记结婚人数仅14对 或与闽南习俗有关

03.08.2014  11:25

  厦门日报讯 和“2·14”情人节、“520”、“1314”等特殊日子出现的扎堆结婚现象相比,昨日中国情人节“七夕”却没有迎来结婚潮。截至昨晚7时许,全市登记结婚的人数仅14对,远不及平时工作日。据了解,正常工作日厦门平均每天结婚登记的有情人就有百来对。

  今年“七夕”恰巧撞上周六,为了方便新人登记结婚,按照规定,厦门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在这一天不“打烊”,为新人开辟绿色通道。但不料,昨日厦门各区的结婚登记却意外“遇冷”,让工作人员直呼“白加班了一天”。昨日上午10时许,思明区才好不容易迎来了第一对登记的新人。

  昨日鹭岛结婚的新人人数不仅不及平日,和外地相比也算冷清。据了解,昨日杭州、天津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排队登记的现象,其中天津在上午10时,全市登记结婚的新人就达到700多对。去年同期,厦门登记新人为198对,昨日的冷清连民政部门工作人员都觉得意外。

  这么好的日子,为什么鹭岛新人如此“淡定”呢?“这和闽南习俗有关。”本报资深编辑卢志明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上,“七夕”象征着爱情的崇高和纯洁,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被世代传颂,因此诞生了很多感人的爱情诗词,如“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虽然感人,可是过程充满凄凉和无奈,毕竟一年只能见一面,这和中国追求和美顺遂的传统婚姻观不相吻合。

  老辈人普遍认为,七夕适合谈情,但不适合成婚。同时,在传统闽南人眼里,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不仅不喜结婚,就是兴建房屋、装修、搬家等这样的大事也都“不宜”。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

【责任编辑:蔡晨烨 陈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