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自产”79门课

26.03.2015  12:47

  高一(1)班的教室门口加挂了一块牌子,“风水文化与地理主讲人熊永良”。隔壁班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子声,往墙上一看,那是“竹笛初级培训”。在厦门一中,像这样加挂牌子的教学场所达79个之多。校方昨日表示,通过深度梳理学科和社团等前期工作,厦门一中79门校本课程本月全面开讲。

  该校高中生在高一及高二上学期都要选学一门校本课程,理论上每位学生每学期都是“79选1”,包括“天天理财”、“季节性食补与科学养生”、“游戏中的数学智慧”、“软陶制作”、“管乐小合奏”、“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在内的79门校本课程都可选。而事实上,由于每门课程吸收的学生数有限,据校方介绍,选课系统一推出就在学生中形成“抢课”热潮。

  不难发现,多数校本课程来自学科延伸,譬如“风水文化与地理”,源自地理学科,主讲的熊永良本身就是地理老师。还有,“季节性食补与科学养生”由生物老师卞祖华主讲。

  除了“竞争开课”,这些校本课程每学期还要“绩效考核”。届时,学校的审议小组将结合学生投票和课程审议进行期末评比,一方面评出最受欢迎的校本课程,同时实施“末位淘汰”。校方表示,如此系统、规范地推开校本课程活动,就是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