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高三备课组组长点评高考试卷

09.06.2015  13:23

  厦门日报讯 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昨日高考结束后,本报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厦门招考”第一时间发布高考试卷和答案,让广大高考学子先睹为快。同时,延续本报坚持了十多年的传统,昨晚,本报记者又马不停蹄邀请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的名师,请他们针对高考各科试卷进行点评,让广大学生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大家可结合厦门网、“厦门招考”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登出的考卷及答案,参考名师的分析,判断这场战役自己胜算几何。

  【语文】

  ●点评人:文继炬(厦门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难度:难度适中,整体平和

  ●新特点:作文题用逆向思维、辩证分析最能出彩,最能写出具有思想冲击力的文章

   不与考生为难

   却也创新不足

  今年语文试卷整体平和,难度适中,不与考生为难,但相对也创新不足。语基部分注重基础,不走偏怪路线;文言文考方苞的一封致友人书信,设题延续传统,语言点相对容易;诗歌是单文本阅读,考陆游的《秋夜纪怀》,内容理解没有障碍,设题一考写景手法,一考情感理解,设问清晰,作答不难;名著题要求选出两个错项,涉及情节不偏不怪;经典题稍有变化,从过去常考的《论语》《孟子》比较阅读变为单独从《孟子》中选择文段,考查对孟子选才思想的理解,一考君子之忧与小人之忧的不同,一考求贤之难的原因,大大降低了难度;论述文为《阅读对精神的刷新》,简答题一考关键词语理解,一考思路分析,细心作答问题不大;选考类实用文选择的是关于萤火虫的科普小品,一考对萤火虫习性的筛选理解,一考对关键语句的探析,文体及设题均在复习应对的范围之中;语用题着重对语言准确规范使用的考查,涉及标点符号、填写关联词、病句辨析与修改、句式变换等,都是常规题型,考生应对不难。

  作文题提供三则关于“路”的名言,比较平淡俗套,延续了这几年以名言为命题材料的做法,入题容易,但要出彩有一定难度。

  【文科数学】

  ●点评人:邱春来(厦门一中高三文科数学备课组组长)

  ●难度:符合对文科学生的能力要求

  ●新特点:解答题顺序布局有所变化,区分题题景较新

   基础题较平稳

   区分题较新颖

  在难度上与省质量检查考试相比,许多学生感觉高考题目难度有所下降,没有出现明显的偏题与怪题,做题较顺。与往年试卷相比,今年有四大亮点:第一,解答题顺序布局有所变化,最明显的是“三角”和“解析几何”,以往“三角”题一般放在第17题,今年则放在第21题以次压轴题形式出现,题号与问法的变化,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难题,其实这道题若能结合三角函数的周期本质就容易解决;而“解析几何”往前挪到第19题,与往年相比,在难度上有明显降低。

  第二,区分题题景较新,但注重本质,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情景的能力,从而检测考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1题比较隐蔽地考查椭圆图形的对称性的本质;再如,第20题第三小问的题貌是“最值问题”,考查的是“立体几何图形的翻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与函数思想”;再如,第19题的第二小问的题貌是“证明直线与圆相切问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几何本质”。

  第三,注重逻辑判断,适度创新,关注过程。试卷设计了适量的、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的创新性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与判断,如第15题,要结合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逻辑推理,再如第21题第三问,要结合三角函数的周期进行逻辑推理。第四,还是存在“高等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如选择题的第12题,这是选择题的压轴题,但若能利用“洛必达法则”则很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