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埋头种地到指挥厦航 车尚轮的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思乡情”
摘要
“那时候,白市驿机场每年只有几十万的旅客吞吐量,今年江北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都突破3000万了,这发展速度简直不摆了!”虽已离开家乡重庆40余年,但谈起重庆航空事业的发展,厦门航空董事长车尚轮仍能用一口流利的乡音娓娓道来,如数家珍。18岁时,他不顾父母反对,从农业转投航空,几十年后,他掌舵航空公司,不仅促成开通了重庆万州到厦门、西安等地的航线,还将在“十三五”期间布局厦航重庆分公司,更好地架起家乡与世界的桥梁。
初离乡 一次大会发言意外改变命运
在18岁之前,对于从未走出过重庆璧山的车尚轮而言,种地、打谷子、搞生产似乎就是生活的全部目标。
“那时候干劲儿足得很呐,白天做农活儿,做得汗流浃背都不觉得累,晚上再接着干。”回想起那段青葱岁月,这位年近60岁的厦航掌舵人仍旧记忆犹新,“热血少年嘛,读书的时候就是活跃的那种学生,所以做事情就积极得不得了。”
幸运的是,命运独具慧眼,并不打算把这样一个积极的年轻人放在务农的位置上了事。1974年12月底,由于表现突出,18岁的车尚轮已经是当地生产队的队长了,被邀请到璧山一个交流会上发言分享经验。那一天,成了车尚轮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发言后,被民航的人看中,便被选拔进入了民航。从发言会到出发,不过两三天时间,我跟父亲也争执到了最后一刻。”忆起40多年前的事情,车尚轮笑着说,“父亲是不愿意我去民航的,他觉得,当时农活干得好好的,如果放下一切去民航,最后还是要回到村里,不如不去。”
尽管如此,怀揣着对外面广阔世界的好奇,车尚轮仍旧义无反顾地奔赴远方。早上7点,他登上了停在璧山大路镇路边的卡车,和几十个年轻人一起前往兰州。
“那天是个阴天,跟现在重庆冬天的样子一模一样,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可没想到,这一走,就是数十年的漂泊在外。”话毕,车尚轮轻轻摇了摇头,感慨不已。
漂在外 开通万州至厦门西安多条航线
进入民航后,车尚轮的第一份工作是汽修工,直到1975年才与飞机有了“亲密接触”。第一次从几千米高空俯视大地,用车尚轮的话说就是“好洋盘儿”。
不过,后因工作岗位因素,车尚轮隔三差五就会飞一次,最初的新鲜感渐渐淡去,车尚轮开始沉下心来,将注意力转到民航领域的运营管理,先后在成都、深圳、北京等地任职航空公司领导岗位,期间开通了多条飞抵重庆的航线。2009年4月17日,车尚轮调任厦航任董事长一职。
家乡的航空事业,始终牵动着车尚轮的心。“五年前,万州方面找到我们,希望能开通到万州机场的有关航线。如果单从市场盈利来考虑,最初这条航线其实并不被大家看好。”车尚轮说,“但家乡情结和企业担当,不能单纯用市场利益来衡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先后开通了万州飞厦门、飞西安航线,并坚持下来的原因。”
尽管在外多年,可家乡的咸菜是车尚轮心中最美味的食物。如果你留意便会发现,在厦航的航班上、员工餐厅里、酒店里,重庆的咸菜随处可见。
“简单的食物往往是最美、最能让人有感情的,现在我老母亲每年都还会腌制几大缸咸菜,最是下饭。”为了能让咸菜的味道更地道,车尚轮还会亲自下厨,指导厨师们辣椒等配料放多少、腌多久更合适,就连配着咸菜的白米粥都有讲究,什么样的米、加多少水、怎么熬更香浓他都了能一一道来。
小小一碗咸菜,带给车尚轮的不仅是舌尖的美味,更是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情。
望未来 “十三五”期间将布局厦航重庆分公司
为帮助家乡的航空事业发展,车尚轮一直在奔走。2012年1月1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厦门航空签署建设厦航西部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致力于做大做强重庆航空运输产业。
“我们将着力把重庆打造成高原中转枢纽,在加密重庆飞拉萨、丽江、九寨航班的基础上,争取新开多条航线,提升重庆高原中转枢纽能力,并将完善重庆始发航线网络,持续加密现有各基地对飞重庆航班,形成早中晚时刻布局。”车尚轮介绍说。
来自厦航的数据显示,目前厦航在重庆的驻场飞机已达到了6架,160余位厦航机组人员常驻山城,为来往重庆的旅客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三五”期间,厦航还将设立重庆分公司。“重庆分公司计划占地200多亩,以重庆为枢纽向西飞、向高飞。”车尚轮说,“比如现在飞西藏、云南都是以重庆为枢纽,更多的航线正在规划中。”
再忆乡 重庆机遇多在外游子可常回家看看
除了航空事业,这些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也牵动着车尚轮的心。
“变化真的是太快了,原来下飞机回老家璧山,自己开车都要好几个小时,现在下飞机走渝遂高速,回家里就很快了,而且两边绿化相当漂亮。”车尚轮笑着说,重庆的绿化可不只是有黄桷树,植物的品种更为丰富有层次,城市的宜居性从这里便可窥见一二。
“还有我老家大路镇,上世纪70年代,我离开的时候还只是农村的样子,没想到后来几乎是每次回去,都有惊喜。”车尚轮告诉记者,“比如老家的广场,就跟城市里有得一比,不是比规模比气派,而是能把一个地方的人民广场修得精致、接地气,很有特色。”
这片广场对于车尚轮而言,不仅是新鲜惊叹,更多了一层家的意味。他说:“这些年每次回去,大姐都会在大路镇的广场上接我回家,从车窗里遥遥看见大姐的身影,我就知道,家到了。”
谈起同是逐梦他乡的重庆人,车尚轮表示,希望在外地发展好的人多回重庆参与家乡建设,“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型的人才,重庆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还有浓厚的家乡情怀。我周围很多人都是重庆人,重庆人的个性就是坚强,果敢,能屈能伸,能吃苦。”(记者 周梦莹)